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刑法论文

刑法不得已原则研究

内容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目录第11-16页
绪论第16-24页
 一、选题动因第16-18页
 二、研究资料综述第18-20页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第20页
 四、本文的写作思路、创新与困惑第20-24页
第一章 刑法不得已原则概述第24-89页
 第一节 历史回溯——刑法谦抑原则第24-44页
  一、刑法谦抑在大陆法系犯罪体系中的和谐性第29-36页
   (一)刑法谦抑与大陆法系犯罪论的发展历程相和谐第29-32页
   (二)刑法谦抑与三阶层犯罪成立结构~29相和谐第32-36页
  二、刑法谦抑与大陆法系犯罪解释理论相和谐第36-41页
   (一)社会相当性理论第37-38页
   (二)期待可能性理论第38-40页
   (三)可罚的违法性理论第40-41页
  三、刑法谦抑在英美法系犯罪体系中的和谐性第41页
  四、刑法谦抑在大陆、英美法系犯罪体系中有其客观需要第41-44页
   (一)罪名范围广泛第41-42页
   (二)严格责任的存在第42-43页
   (三)刑罚制度上绝对并科主义的存在第43-44页
 第二节 现实证成——刑法不得已原则第44-76页
  一、刑法不得已原则概念第44-57页
   (一)概念来源——刑法调整对象第44-53页
   (二)刑法不得已原则与我国犯罪概念相和谐第53-54页
   (三)刑法不得已原则与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相和谐第54-56页
   (四)刑法不得已原则与我国刑法重刑结构的特点相和谐第56-57页
  二、刑法不得已原则属性第57-76页
   (一)刑法的趋轻性第57-59页
   (二)刑法的内敛性第59-68页
   (三)刑法的限度性第68-72页
   (四)刑法的相对性第72-76页
 第三节 刑法不得已原则对刑法谦抑原则的超越第76-89页
  一、刑法不得已原则得出刑法是独立的规范系统第76-77页
  二、刑法不得已原则表明刑法具有限度性第77页
  三、刑法不得已原则能够解释刑罚适用的正当化根据第77-83页
   (一)紧急避险的正当化法理根据第78-81页
   (二)刑罚是全体公民对犯罪人的基本人权的紧急避险手段第81-83页
  四、刑法不得已原则能够说明刑法目的明确性第83-89页
   (一)刑法目的诸观点评述第84-86页
   (二)刑法的目的为保护全体公民基本人权第86-89页
第二章 刑法不得已原则的价值取向第89-121页
 第一节 刑法不得已原则的功利性取向第89-94页
 第二节 刑法不得已原则之国家功利性第94-115页
  一、以“亲亲相隐”出入罪为例说明刑法的国家功利性第94-107页
   (一)关于“亲亲相隐”中“隐”与“不隐”的论争第94-98页
   (二)“亲亲相隐”中“隐”或“不隐”——国家功利观第98-103页
   (三)我国现当代的“亲亲相隐”制度的取与舍——刑法不得已原则为标准第103-107页
  二、以公有与非公有经济差异保护为例~228说明刑法的国家功利性第107-115页
   (一)刑法上的保护与惩罚呈正相关第107-111页
   (二)我国刑法对公有与非公有经济的差异保护合理性第111-113页
   (三)刑法的国家功利性对公有与非公有制经济不可能平等保护第113-115页
 第三节 刑法不得已原则之个人功利性第115-118页
  一、刑法不得已原则的属性体现了公民个人功利性第116-118页
   (一)刑法的内敛性体现公民个人功利性第116-117页
   (二)刑法的限度性体现公民个人功利性第117页
   (三)刑法的相对性体现公民个人功利性第117-118页
  二、刑法不得已原则反映犯罪人功利性要求第118页
 第四节 刑法不得已原则之国家和个人功利的平衡第118-121页
第三章 刑法不得已原则在刑法体系中的地位第121-143页
 第一节 刑法不得已原则是刑法的根本原则第121-129页
  一、刑法调整对象反映刑法不得已原则的根本性第121-122页
  二、刑法的紧急避险原理说明刑法不得已原则的根本性第122-129页
   (一)国权刑法和民权刑法都应遵循刑法不得已原则第122-125页
   (二)刑法既是“犯罪人的大宪章”又是“善良人与犯罪人的大宪章”第125-129页
 第二节 刑法不得已原则与刑法基本原则的关系第129-136页
  一、刑法根本原则与基本原则的相同点第129页
  二、刑法根本原则与基本原则的不同点第129-136页
   (一)刑法不得已原则作为根本原则在位阶上高于基本原则第130页
   (二)刑法不得已原则在效力上高于基本原则第130-131页
   (三)刑法不得已原则在内容上不同于基本原则第131-136页
 第三节 刑法不得已原则与刑事政策的关系第136-143页
  一、刑事政策的含义第136-138页
  二、刑事政策不能背离公正价值第138-141页
  三、刑法不得已原则与刑事政策的关系第141-143页
第四章 刑法不得已原则对刑事立法的指导意义第143-177页
 第一节 刑法不得已原则所确立犯罪圈的内涵第143-159页
  一、作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范围和特点第145-153页
   (一)对宪法保护的核心利益的危害第145-146页
   (二)社会主流价值对社会危害性范围的影响第146-148页
   (三)社会危害性的民众心理认同第148-149页
   (四)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衍射性、集束性和不特定性”特点第149-153页
  二、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范围与其他规范的边界第153-159页
   (一)与民法调整范围的边界第153-154页
   (二)与行政法调整范围的边界第154-155页
   (三)与道德调整范围的边界第155-159页
 第二节 刑法不得已原则确立犯罪圈在我国的反映第159-170页
  一、刑法不得已原则在我国犯罪圈划定上的地域性第159-164页
   (一)刑法不得已原则反映犯罪因地域而不同第159-160页
   (二)刑法不得已原则反映犯罪数额标准不同第160-162页
   (三)刑法不得已原则反映少数民族地区的刑法变通适用第162-164页
  二、刑法不得已原则在我国犯罪圈上的国际化要求第164-169页
   (一)刑法不得已原则对《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反映第165-166页
   (二)刑法不得已原则对《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反映第166-168页
   (三)刑法不得已原则对“《联合国反恐公约》”反映第168-169页
  三、刑法不得已原则在我国犯罪圈上的变异性要求第169-170页
 第三节 刑法不得已原则对刑罚圈的指导第170-177页
  一、刑法不得已原则对于配刑在价值上指导第170-175页
   (一)客观主义的按罪配置刑罚第170-171页
   (二)主观主义的按需配置刑罚第171-173页
   (三)配刑以报应刑为基准功利刑为修正第173-175页
  二、刑法不得已原则对于配刑在观念上指导第175-177页
第五章 刑法不得已原则对于刑事适用的指导意义第177-210页
 第一节 刑法不得已原则对刑事司法的指导意义第178-203页
  一、不到不得已认定为犯罪时就不认定为犯罪第178-181页
  二、能用缓刑就不用实刑第181-195页
   (一)能用死刑缓期执行尽量不用立即执行第181-192页
   (二)能用缓刑尽量不用实刑第192-195页
  三、能用轻刑就不用重刑第195-203页
 第二节 刑法不得已原则对行刑的指导意义第203-210页
  一、对非监禁刑的执行的监管尽量落到实处第204-206页
   (一)非监禁刑的实际执行落空第204-206页
   (二)社区矫正制度弱化现行非监禁刑不足第206页
  二、对监禁刑的执行符合从轻情形要从轻第206-210页
参考文献第210-222页
 一、中文类参考文献第210-221页
 二、外文类资料第221-222页
结语 有待深挖刑法不得已原则的理论矿藏第222-223页
后记第223-22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225页

论文共2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受贿犯罪研究
下一篇:恐怖主义犯罪特别诉讼程序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