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农药防治(化学防治)论文--各种农药论文--杀虫剂论文

通过理化诱变和基因重排技术选育高效杀虫菌株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7页
 1. 生物农药概述第10-11页
 2 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及现状第11-12页
 3. 多杀菌素及其产生菌的研究进展第12-18页
   ·多杀菌素的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第13-14页
   ·多杀菌素降解途径第14-15页
   ·多杀菌素的作用机理第15-16页
   ·多杀菌素生物合成途径第16-18页
 4. 传统多杀菌素新型产生菌的诱变筛选简介第18-24页
   ·物理诱变筛选第19-20页
   ·化学诱变筛选第20-22页
   ·理性化定向筛选第22-23页
   ·原生质体再生第23-24页
 5 原生质体融合第24-25页
 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5-27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7-36页
 1 材料第27-29页
   ·供试菌株第27页
   ·培养基第27-28页
   ·常用溶液和缓冲液第28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8-29页
 2 研究方法第29-36页
   ·菌种培养及保藏第29页
   ·产物的处理和检测第29-30页
   ·刺糖多孢菌孢子悬浮液的制备第30页
   ·亚硝基胍致死率实验第30-31页
   ·氯化锂致死率实验第31页
   ·亚硝基胍-氯化锂复合诱变第31-32页
   ·原生质体融合实验第32-33页
   ·融合菌的传代培养及多杀菌素含量检测第33-34页
   ·融合菌生长速度与多杀菌素合成情况的测定第34页
   ·融合菌生物毒性的测定第34页
   ·融合菌F19的部分基因比对第34-36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6-49页
   ·刺糖多孢菌孢子收集第36-37页
   ·亚硝基胍和氯化锂致死曲线第37-39页
   ·亚硝基胍结合氯化锂复合诱变第39-41页
   ·原生质体融合第41-43页
   ·新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实验第43-44页
   ·新菌株生长速度以及多杀菌素产生情况的研究第44-45页
   ·新菌株的生物毒性测定结果及分析第45-46页
   ·新菌株的部分基因比对结果第46-49页
讨论第49-53页
 1.剌糖多抱菌孢子收集第49页
 2.亚硝基狐-氯化锂诱变条件的摸索第49-50页
 3.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第50-52页
 4 融合菌的后续研究第52-53页
主要结论和今后的研究设想第53-54页
 1.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53页
 2.今后工作设想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2页
硕士期间撰写、发表于课题相关的学术论文第62-63页
本论文感谢以下科技项目的资助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领导的武装斗争
下一篇:人类心脏发育候选基因TRIM45及BZW2的蛋白相互作用研究及初步功能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