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11-13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4页 |
三、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一) 本文的研究目标 | 第14页 |
(二)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四、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第15-18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二) 技术路线图 | 第16-18页 |
五、 研究创新和研究难点 | 第18-19页 |
(一)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第18页 |
(二) 研究的难点 | 第18-19页 |
第一章 文献回顾与评述 | 第19-39页 |
一、 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二、 组织沉默文献综述 | 第20-27页 |
(一) 组织沉默的概念内涵与维度划分 | 第20-22页 |
(二) 组织沉默的前因变量分析 | 第22-24页 |
(三) 组织沉默的后果变量分析 | 第24-25页 |
(四) 组织沉默的测量 | 第25-26页 |
(五) 组织沉默的文献评述 | 第26-27页 |
三、 家长式领导研究综述 | 第27-32页 |
(一) 家长式领导的提出背景 | 第27-28页 |
(二) 家长式领导概念定义及内涵 | 第28页 |
(三) 家长式领导的相关研究 | 第28-30页 |
(四) 家长式领导测量 | 第30-31页 |
(五) 家长式领导研究评述 | 第31-32页 |
四、 心理安全感研究综述 | 第32-39页 |
(一) 心理安全感的概念内涵研究 | 第32-33页 |
(二) 心理安全感的前因变量 | 第33-35页 |
(三) 心理安全感的结果变量 | 第35-36页 |
(四) 心理安全感的测量 | 第36-37页 |
(五) 心理安全文献研究评述 | 第37-39页 |
第二章 研究假设与理论框架 | 第39-49页 |
一、 家长式领导与公务员组织沉默 | 第39-43页 |
二、 家长式领导与心理安全感 | 第43-45页 |
三、 心理安全感与公务员组织沉默 | 第45-46页 |
四、 心理安全感在家长式领导与公务员组织沉默之间的中介作用 | 第46-49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49-53页 |
一、 研究样本及调查过程 | 第49-50页 |
二、 研究工具 | 第50-52页 |
(一) 家长式领导 | 第50-51页 |
(二) 心理安全感 | 第51页 |
(三) 公务员组织沉默 | 第51页 |
(四) 控制变量 | 第51-52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52-53页 |
(一) 数据统计方法 | 第52页 |
(二) 社会赞许性偏差控制 | 第52-53页 |
第四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 第53-65页 |
一、 数据预分析 | 第53-57页 |
(一) 量表信度分析 | 第53页 |
(二) 量表效度分析 | 第53-56页 |
(三)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第56-57页 |
二、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公务员组织沉默的影响 | 第57-59页 |
(一) 不同性别对公务员组织沉默的影响 | 第57页 |
(二) 不同年龄对公务员组织沉默的影响 | 第57-58页 |
(三) 不同学历对公务员组织沉默的影响 | 第58页 |
(四) 不同工作年限对公务员组织沉默的影响 | 第58-59页 |
(五) 不同工作级别对公务员组织沉默的影响 | 第59页 |
三、 假设检验 | 第59-65页 |
(一) 各变量的相关分析 | 第59-61页 |
(二) 各变量的回归分析 | 第61-64页 |
(三) 假设检验结论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家长式领导视角下破解公务员组织沉默对策探讨 | 第65-70页 |
一、 政府部门领导者应多表现出仁慈领导行为 | 第65-66页 |
二、 政府部门领导者多展现出德行领导行为方式 | 第66-68页 |
三、 政府部门领导者少表现立威弄权领导行为 | 第68-69页 |
四、 政府部门内部营造高心理安全感知的进谏氛围 | 第69-70页 |
结语与讨论 | 第70-72页 |
一、 研究主要结论 | 第70页 |
二、 研究创新点 | 第70-71页 |
三、 研究不足 | 第71页 |
四、 未来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78-79页 |
附录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