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气化炉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IGFC 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数学模型和子系统建模 | 第25-46页 |
·建模方法 | 第25-28页 |
·模块化建模 | 第26页 |
·Aspen Plus 过程模拟软件 | 第26-28页 |
·煤气化子系统模型 | 第28-33页 |
·气流床气化炉原理 | 第28-31页 |
·空气气化炉原理及建模 | 第31-33页 |
·合成气净化系统 | 第33-35页 |
·合成气除尘 | 第33-34页 |
·合成气脱硫 | 第34-35页 |
·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 第35-40页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 第36-39页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模块化模型 | 第39-40页 |
·燃气轮机-蒸汽轮机联合循环 | 第40-45页 |
·压气机模型 | 第40-42页 |
·水泵模型 | 第42页 |
·透平模型 | 第42-43页 |
·换热器和余热锅炉模型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煤基 IGFC 发电系统关键部件性能分析 | 第46-62页 |
·概述 | 第46页 |
·气化炉性能分析 | 第46-52页 |
·气煤比对空气气化炉性能的影响 | 第46-49页 |
·给煤比对空气炉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汽煤比对空气气化炉性能的影响 | 第50-52页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性能分析 | 第52-61页 |
·进气量对 SOFC 性能影响 | 第52-55页 |
·进气温度对 SOFC 性能的影响 | 第55-58页 |
·进煤量对 SOFC 性能的影响 | 第58-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煤基合成气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性能分析 | 第62-77页 |
·IGFC 系统概述 | 第62-63页 |
·气煤比对 IGFC 系统性能影响 | 第63-66页 |
·给煤比对 IGFC 系统性能影响 | 第66-70页 |
·汽煤比对 IGFC 发电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70-72页 |
·进煤量对 IGFC 发电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72-75页 |
·小结 | 第75-77页 |
第五章 煤基合成气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混合发电系统 | 第77-84页 |
·IGFC-ST 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 第77-79页 |
·IGFC/CC 混合发电系统 | 第79-83页 |
·工作压力对 IGFC/CC 混合发电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81-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84-86页 |
·论文总结 | 第84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84-85页 |
·课题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