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 第11页 |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基本框架 | 第11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学者的观点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第五节 研究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文化消费及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22页 |
第一节 文化消费理论概述 | 第16-17页 |
·文化与消费的概念界定 | 第16页 |
·文化消费的基本内涵 | 第16-17页 |
·文化消费的形成过程 | 第17页 |
第二节 文化消费的构成要素 | 第17-19页 |
·文化消费的主体 | 第17-18页 |
·文化消费的客体 | 第18页 |
·文化消费市场 | 第18-19页 |
·媒介载体在文化消费中的引导作用 | 第19页 |
第三节 文化消费的基本特性 | 第19-22页 |
·传统的民族特色 | 第19-20页 |
·丰富的群众底蕴 | 第20页 |
·强烈的诱导方式 | 第20-21页 |
·鲜明的阶层特点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新世纪中国文化消费的意识形态分析 | 第22-30页 |
第一节 文化消费意识形态的形成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文化消费意识形态的特征 | 第23-26页 |
·新世纪中国文化消费的文化观 | 第23-24页 |
·新世纪中国文化消费的价值观 | 第24-25页 |
·新世纪中国文化消费的审美观 | 第25-26页 |
·新世纪中国文化消费的文化消费观 | 第26页 |
第三节 新世纪构建文化消费意识形态的对策 | 第26-30页 |
·新世纪构建文化消费意识形态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新世纪构建文化消费意识形态的对策 | 第27-30页 |
第四章 新世纪中国文化消费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0-40页 |
第一节 新世纪中国文化消费的主要特征 | 第30-32页 |
·消费产品的二重性:共享性和重复性 | 第30-31页 |
·消费方式的二重性:隐蔽性和潜在性 | 第31页 |
·消费过程的二重性:高级性和传承性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新世纪中国文化消费现状 | 第32-33页 |
·符合实际国情的文化消费行为 | 第32页 |
·日趋增长的文化消费趋势 | 第32-33页 |
·侧重健康的文化消费内容 | 第33页 |
第三节 新世纪我国文化消费结构分析 | 第33-35页 |
·我国现阶段文化消费结构的基本现状 | 第34页 |
·我国现阶段文化消费结构的基本特点 | 第34-35页 |
第四节 新世纪中国文化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36页 |
·文化消费市场发展机制不够成熟 | 第35页 |
·文化产品的消费结构单一 | 第35-36页 |
·文化产品的媚俗化和消费的功利性明显 | 第36页 |
·文化消费区域贫富差距较大 | 第36页 |
第五节 新世纪中国文化消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6-40页 |
·深受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 | 第36-37页 |
·尚不完善的消费价值体系 | 第37-38页 |
·我国节约消费的三大误区 | 第38-40页 |
第五章 新世纪构建社会主义文化消费体系的对策 | 第40-50页 |
第一节 新世纪文化消费的社会地位 | 第40-41页 |
·文化消费是日常消费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 第40页 |
·文化消费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 第40-41页 |
·文化消费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 第41页 |
第二节 新世纪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消费体系的意义 | 第41-44页 |
·文化消费对于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 第42页 |
·文化消费促进社会发展 | 第42-43页 |
·社会主义文化消费体系对构建和谐社会有能动作用 | 第43-44页 |
第三节 新世纪构建社会主义文化消费体系的对策 | 第44-50页 |
·构建全民共识的文化消费体系 | 第44-45页 |
·重视家庭与学校的作用 | 第45-46页 |
·继承与发展传统消费习俗 | 第46-47页 |
·重视社会传媒对文化消费的影响 | 第47-50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个人简历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