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写索引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English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降脂消斑片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的临床研究 | 第13-22页 |
1 临床资料 | 第13-15页 |
·病例来源 | 第13页 |
·诊断标准 | 第13-14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3页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13-14页 |
·纳入标准 | 第14页 |
·排除标准 | 第14页 |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 第14-15页 |
·中止试验标准 | 第15页 |
2 方法 | 第15-17页 |
·病例分组 | 第15页 |
·治疗方法 | 第15-16页 |
·观察项目:治疗前后均进行检测 | 第16-17页 |
·疗效性观察 | 第16-17页 |
·安全性观测 | 第17页 |
·不良反应观测 | 第17页 |
·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评定标准 | 第17页 |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1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7-21页 |
·一般资料比较 | 第18页 |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第18-19页 |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第19页 |
·血脂各项变化情况比较 | 第19-20页 |
·CRP变化情况比较 | 第20页 |
·B超检查情况比较 | 第20-21页 |
·IMT比较 | 第20页 |
·斑块积分情况比较 | 第20-21页 |
4 安全性评价 | 第21-22页 |
第二部分 降脂消斑片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 | 第22-2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实验动物 | 第22页 |
·实验药物 | 第22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ApoE-/-小鼠AS模型制备 | 第23-24页 |
·实验分组 | 第24页 |
·给药方式与剂量 | 第24页 |
·动物标本制备与取材 | 第24页 |
·病理学检测 | 第24页 |
·血清学检查 | 第24-25页 |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68、a-SMA、MMP-9、NF-kB的表达 | 第25页 |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25页 |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光镜观察ApoE-/-小鼠AS模型AS斑块的组织学形态 | 第25-26页 |
·对ApoE-/-小鼠AS模型血脂的影响 | 第26-27页 |
·对ApoE-/-小鼠AS模型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 第27页 |
·对ApoE-/-小鼠AS模型CD68、a-SMA表达的影响 | 第27-28页 |
·对ApoE-/-小鼠AS模型MMP-9、NF-κB表达的影响 | 第28-29页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第29-45页 |
1 西医学对AS的认识 | 第29-38页 |
·脂质代谢紊乱与AS | 第30-31页 |
·内皮损伤与AS | 第31-32页 |
·炎症免疫反应与AS | 第32-34页 |
·氧化应激损伤与AS | 第34页 |
·ECM重构与AS | 第34-35页 |
·NF-κB与AS | 第35-36页 |
·他汀类降脂药物在AS中的应用 | 第36-37页 |
·AS模型选择和建立 | 第37-38页 |
2. 中医学对AS的认识 | 第38-41页 |
·病名 | 第38页 |
·病因病机 | 第38-39页 |
·从痰瘀论治 | 第39-40页 |
·从脾、肝、肾三脏论治 | 第40-41页 |
3 导师对血浊脉痹的认识 | 第41-42页 |
4 降脂消斑片组方及前期研究 | 第42-44页 |
·降脂消斑片组方 | 第42-43页 |
·降脂消斑片前期研究 | 第43-44页 |
5 降脂消斑片作用机理探讨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附录1 随机分组方法 | 第53-54页 |
附录2 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及临床观察表 | 第54-57页 |
附录3 临床症状分级量化表 | 第57-58页 |
附录4 附图 | 第58-63页 |
附录5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 第63-64页 |
综述 高脂血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第64-93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