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高中汉语方位词教学研究--以韩国海南高中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8页 |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一) 本文的选题目的 | 第9页 |
(二) 本文的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 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一) 方位词本体研究 | 第10-16页 |
(二) 方位词教学研究 | 第16-17页 |
三、 本文的相关研究工作 | 第17-18页 |
(一) 本文研究范围界定 | 第17页 |
(二) 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方位词教学的背景分析 | 第18-24页 |
一、 学习者特征分析 | 第18-20页 |
(一) 学生已掌握方位词情况 | 第18-19页 |
(二) 学生对方位词学习的需求情况 | 第19-20页 |
二、 学习环境分析 | 第20-24页 |
(一) 汉语教材的选用 | 第20-21页 |
(二) 方位词在教材中出现的频率 | 第21页 |
(三) 方位词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 | 第21-24页 |
第三章 方位词教学设计方案 | 第24-44页 |
一、 方位词教学设计目标的确定 | 第24-25页 |
(一) 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标准 | 第24页 |
(二) 教学目标的内容 | 第24-25页 |
二、 方位词教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 第25-27页 |
(一) 本文的教学设计的重点 | 第25页 |
(二) 本文的教学设计的难点 | 第25-27页 |
三、 方位词的教学设计 | 第27-42页 |
(一) 方位词基本义的教学设计 | 第27-30页 |
(二) 方位词搭配的教学设计 | 第30-40页 |
(三) 方位词隐喻义的教学设计 | 第40-42页 |
四、 方位词教学设计的方法 | 第42-44页 |
(一) 图文并茂—有图有“真义” | 第42-43页 |
(二) 同中求异—有异有“预防” | 第43页 |
(三) 整体着眼—有整有“添加”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汉语方位词教学设计的评价与展望 | 第44-48页 |
一、 自我评价 | 第44-46页 |
(一) 本文的教学设计的优点 | 第44-45页 |
(二) 本文的教学设计的不足 | 第45-46页 |
二、 自我展望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个人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