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4页 |
1 绪论 | 第14-31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6-22页 |
·复杂产品 | 第16-17页 |
·协同工作及协同设计的概念 | 第17-19页 |
·综合集成法及综合集成研讨厅的概念 | 第19-21页 |
·综合集成法满足复杂产品协同设计的特点要求 | 第21-2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7页 |
·协同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综合集成法的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课题来源 | 第27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7-29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9-31页 |
2 基于综合集成法的复杂产品协同设计过程模型及总体框架 | 第31-39页 |
·引言 | 第31页 |
·复杂产品设计过程分析 | 第31-34页 |
·大型武器系统设计过程 | 第31-32页 |
·流程工厂设计过程 | 第32-33页 |
·复杂产品设计过程特征 | 第33-34页 |
·基于综合集成法的复杂产品协同设计过程模型 | 第34-36页 |
·基于综合集成法的复杂产品协同设计总体框架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3 支持专家群体研讨的共识分析方法 | 第39-52页 |
·引言 | 第39-40页 |
·研讨信息组织模型 | 第40-41页 |
·云模型与证据理论相结合的专家意见获取方法 | 第41-46页 |
·基于云模型的发言意见求取方法 | 第41-44页 |
·基于证据理论的专家意见推理方法 | 第44-46页 |
·云模型与证据理论相结合的专家意见获取方法实现步骤 | 第46页 |
·基于专家意见MASS分配的共识分析方法 | 第46-47页 |
·实例与分析 | 第47-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设计任务调度方法 | 第52-66页 |
·引言 | 第52页 |
·定义与模型 | 第52-56页 |
·问题描述 | 第52-53页 |
·定量指标描述 | 第53-54页 |
·定性指标描述 | 第54页 |
·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综合 | 第54-55页 |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调度模型 | 第55-56页 |
·基于案例推理的任务求解时间估算方法 | 第56-58页 |
·案例表示 | 第56-57页 |
·案例检索 | 第57页 |
·方案调整 | 第57页 |
·方案评价与案例学习 | 第57-58页 |
·基于遗传算法的调度模型求解策略 | 第58-61页 |
·求解策略总体流程 | 第58页 |
·染色体结构设计 | 第58-59页 |
·初始种群 | 第59页 |
·基于小生境的适应度调整 | 第59页 |
·参数控制 | 第59-60页 |
·遗传操作 | 第60-61页 |
·实例与分析 | 第61-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5 人机结合的系统综合方法 | 第66-73页 |
·引言 | 第66页 |
·AHP法与交互式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案组合优化方法流程 | 第66-69页 |
·基于AHP法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67-68页 |
·基于交互式遗传算法的方案筛选 | 第68-69页 |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适应度计算 | 第69-70页 |
·实例与分析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6 计算机支持的多专业三维校审改进方法 | 第73-89页 |
·引言 | 第73-74页 |
·面向三维校审的信息模型 | 第74-78页 |
·场景树与属性树相结合的信息模型 | 第75-77页 |
·校审信息管理 | 第77-78页 |
·面向三维校审的多分辨率绘制方法 | 第78-84页 |
·体元介绍 | 第79页 |
·体元多分辨率模型构建 | 第79-82页 |
·基于可编程图形管线的多分辨率模型动态变换方法 | 第82-84页 |
·实例与分析 | 第84-87页 |
·信息导出及查询 | 第84-85页 |
·绘制性能 | 第85-86页 |
·视觉效果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7 综合集成研讨厅的设计与实现 | 第89-99页 |
·引言 | 第89页 |
·系统体系结构 | 第89-91页 |
·底层数据集成的实现 | 第91-93页 |
·系统主要功能 | 第93-98页 |
·系统管理功能 | 第93-94页 |
·群体研讨功能 | 第94-96页 |
·项目管理功能 | 第96页 |
·协同决策功能 | 第96-97页 |
·三维可视化功能 | 第97-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8 总结和展望 | 第99-103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99-101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5页 |
附录A: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