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6-30页 |
·植物启动子结构和功能研究概述 | 第16-21页 |
·植物启动子的基本结构、功能和分类 | 第16-19页 |
·启动子在植物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 第19-21页 |
·玉米启动子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21-26页 |
·玉米启动子的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以玉米作为生物反应器的应用现状 | 第25-26页 |
·双向启动子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26-29页 |
·植物双向启动子的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多基因转化研究的现状 | 第27-29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9-30页 |
第一部分 玉米胚中后期特异性高表达启动子的克隆和功能鉴定 | 第30-75页 |
第二章 玉米胚中后期特异性高表达基因的全基因组筛选 | 第30-46页 |
·材料 | 第30-31页 |
·芯片 | 第30页 |
·UniGene 数据集 | 第30页 |
·植物材料、生化试剂和试剂盒 | 第30-31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5页 |
·芯片数据分析 | 第31页 |
·UniGene 数据分析 | 第31页 |
·玉米组织 RNA 的提取 | 第31-32页 |
·以 RNA 为模板反转录合成第一链 cDNA | 第32-33页 |
·qRT-PCR | 第33-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4页 |
·基于基因芯片分析的玉米胚中后期特异性高表达基因的筛选 | 第35-39页 |
·基于公共数据库 (UniGene database) 表达数据的玉米胚中后期特异性高表达基因的进一步筛选 | 第39-41页 |
·玉米胚中后期特异性高表达基因的 qRT-PCR 实验验证 | 第41-44页 |
·讨论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玉米胚中后期特异性高表达启动子的克隆和鉴定 | 第46-75页 |
·实验材料 | 第46-50页 |
·菌株与载体 | 第46页 |
·工具酶,试剂盒与生化试剂 | 第46页 |
·培养基与主要溶液 | 第46-50页 |
·实验方法 | 第50-61页 |
·玉米叶片基因组 DNA 的少量提取 | 第50-51页 |
·启动子的克隆 | 第51-52页 |
·候选启动子的 5’缺失 | 第52-54页 |
·从琼脂糖凝胶中回收 DNA | 第54页 |
·载体构建 | 第54-55页 |
·大肠杆菌(Match1-T1)感受态的制备 | 第55页 |
·转化 | 第55-56页 |
·碱裂解法质粒 DNA 少量提取 | 第56页 |
·质粒 DNA 大量提取 | 第56页 |
·授粉后 20 天玉米幼胚的剥取 | 第56-57页 |
·基因枪转化介导的玉米幼胚瞬时表达 | 第57页 |
·农杆菌介导的玉米稳定转化 | 第57-58页 |
·GUS 染色 | 第58页 |
·Southern blotting | 第58-59页 |
·RNA 体外转录 | 第59-60页 |
·RNA 原位杂交 | 第60-6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1-73页 |
·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功能的瞬间表达分析 | 第61-65页 |
·转基因玉米的获得与分子鉴定 | 第65-67页 |
·启动子组织特异性与表达水平的鉴定 | 第67-70页 |
·启动子中负责组织特异性与表达水平的顺式作用元件的分析 | 第70-73页 |
·讨论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二部分 玉米双向启动子分析 | 第75-102页 |
第四章 玉米基因组水平的双向基因对及双向启动子的发掘 | 第75-101页 |
·实验材料 | 第75页 |
·实验方法 | 第75-81页 |
·双向基因对的筛选 | 第75-77页 |
·双向基因对的功能注释与聚类 | 第77页 |
·双向基因对的同源基因搜寻与分析 | 第77页 |
·利用芯片数据以及 RNA-seq 数据对玉米双向基因的表达进行注释 | 第77页 |
·双向启动子的获得及其序列特征分析 | 第77-79页 |
·双向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功能的初步分析 | 第79-8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1-97页 |
·玉米双向基因对的全基因组发掘与功能聚类 | 第81-84页 |
·双向启动子的序列特征与基因组分布分析 | 第84页 |
·双向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的初步鉴定 | 第84-89页 |
·比较分析五个植物基因组中的 BDGPs 及其 BD PROs | 第89-95页 |
·双向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 | 第95-97页 |
·讨论 | 第97-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6页 |
致谢 | 第116-117页 |
作者简历 | 第117-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