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1 绪论 | 第11-17页 |
| ·双向 DC/DC 变换器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4页 |
| ·双向 DC/DC 变换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15-17页 |
| 2 非隔离型交错并联磁集成双向 DC/DC 变换器的 Buck 工作模态分析 | 第17-39页 |
| ·等效稳态电感和等效暂态电感 | 第19-22页 |
| ·等效稳态电感 | 第19-20页 |
| ·等效暂态电感 | 第20-22页 |
| ·稳态电流纹波和暂态电流响应速度的分析 | 第22-25页 |
| ·稳态电流纹波的分析 | 第22-23页 |
| ·暂态电流响应速度的分析 | 第23-25页 |
| ·Buck 工作模态的 DCM 工作模式分析 | 第25-28页 |
| ·DCM 模式 1 的分析 | 第26-27页 |
| ·DCM 模式 2 的分析 | 第27-28页 |
| ·引起轻载效率低的原因 | 第28-32页 |
| ·轻载效率的提高 | 第32-33页 |
| ·Buck 模式的仿真验证 | 第33-35页 |
| ·CCM 模式下 Buck 工作模态的仿真验证 | 第33-34页 |
| ·DCM 模式下 Buck 工作模态的仿真验证 | 第34-35页 |
| ·Buck 工作模态的实验验证 | 第35-39页 |
| ·稳态相电流纹波的实验比较 | 第36-37页 |
| ·暂态相电流和总电流响应速度的仿真比较 | 第37-39页 |
| 3 非隔离型交错并联磁集成双向 DC/DC 变换器的 Boost 工作模态分析 | 第39-51页 |
| ·等效稳态电感和等效暂态电感 | 第40-42页 |
| ·等效稳态电感 | 第40-41页 |
| ·等效暂态电感 | 第41-42页 |
| ·稳态电流纹波的分析 | 第42-43页 |
| ·输出纹波电压分析 | 第43-46页 |
| ·DCM 时的输出纹波电压 | 第43-44页 |
| ·CCM 时的输出纹波电压 | 第44-46页 |
| ·交错并联磁集成双向 DC/DC 变换器 Boost 模式的参数分析 | 第46-47页 |
| ·非隔离型交错并联磁集成双向 DC/DC 变换器的设计准则 | 第47-48页 |
| ·Boost 工作模态的仿真验证 | 第48-49页 |
| ·Boost 工作模态的实验验证 | 第49-51页 |
| 4 交错并联磁集成双向 DC/DC 的磁集成耦合电感研究 | 第51-61页 |
| ·两相集成“I 王 I”形耦合电感的结构 | 第51-58页 |
| ·“I 王 I”形耦合电感器的磁路模型 | 第52-55页 |
| ·“I 王 I”形耦合电感器磁路模型的改进 | 第55页 |
| ·“I 王 I”形铁芯的磁柱气隙磁阻 Rgc | 第55页 |
| ·绕组外面的空气磁阻 Rair | 第55-57页 |
| ·电感计算 | 第57页 |
| ·“I 王 I”形耦合电感器的设计 | 第57-58页 |
| ·铁芯尺寸计算 | 第58页 |
| ·仿真与实验 | 第58-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5 隔离型双向全桥 DC/DC 变换器 | 第61-68页 |
| ·模态分析 | 第61-63页 |
| ·增量式数字 PI 算法的实现 | 第63-65页 |
| ·数字控制程序结构 | 第65-66页 |
| ·实验结果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作者简历 | 第73-75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