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一、绪论 | 第10-18页 |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与分析 | 第12-15页 |
1、国内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志愿者活动的研究 | 第12-14页 |
2、国外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志愿者活动的研究 | 第14-15页 |
(三)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1、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2、研究方法 | 第16页 |
3、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四)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1、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 第17页 |
2、大学生志愿者 | 第17-18页 |
二、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必要性和时代性 | 第18-26页 |
(一)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必要性 | 第18-21页 |
1、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手段 | 第18-19页 |
2、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 第19-20页 |
3、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社会性 | 第20-21页 |
(二)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具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 第21-26页 |
1、大学生志愿者精神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鲜活素材 | 第21-23页 |
2、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满足了当代青年人的成长需求 | 第23-24页 |
3、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新时期团学组织工作新的生长点 | 第24-26页 |
三、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可行性 | 第26-32页 |
(一)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一般特征 | 第26-27页 |
1、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第26页 |
2、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传递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 第26-27页 |
3、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联结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 | 第27页 |
4、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一项群众性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可操作性 | 第27页 |
(二)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自身独特优势 | 第27-32页 |
1、搭建了“个体转向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 第28-29页 |
2、提供了“客体主体化”的工作模式 | 第29页 |
3、提供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实现方式 | 第29-30页 |
4、取得了“发展自我和服务社会相统一”的效果 | 第30-32页 |
四、创新志愿者活动载体功能发挥的机制 | 第32-44页 |
(一)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1、学校和社会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认识仍存在偏差 | 第32-33页 |
2、志愿者队伍建设不稳定,队伍流失率高 | 第33-34页 |
3、志愿者服务以活动为导向,项目缺少创新性,且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 第34-35页 |
4、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管理保障机制不健全 | 第35-36页 |
(二) 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措施 | 第36-44页 |
1、加强组织管理,有效发挥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 第36-38页 |
2、健全制度保障,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 第38-41页 |
3、坚持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化、长期化、基地化”导向,确保志愿服务健康发展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