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安徽省非公募基金会投融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10页
  (一) 研究背景第8-9页
  (二) 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文献综述第10-12页
  (一) 基金会发展理论研究综述第10-11页
  (二) 基金会投融资理论研究综述第11-12页
  (三) 文献评述第12页
 三、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第12-13页
  (一) 研究内容第12页
  (二) 结构安排第12-13页
 四、研究目标、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3-15页
  (一) 研究目标第13页
  (二) 研究方法第13-14页
  (三)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4-15页
 五、预期创新第15-16页
  (一) 研究对象具有创新性第15页
  (二) 研究视角具有创新性第15页
  (三) 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第15-16页
第二章 非公募基金会及投融资理论概述第16-22页
 一、非公募基金会概念、特点及功能第16-20页
  (一) 非公募基金会的相关概念第16页
  (二) 非公募基金会的特点第16-18页
  (三) 非公募基金会的功能第18-20页
 二、我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投融资的必要性第20-21页
  (一) 投融资是非公募基金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20页
  (二) 投融资是非公募基金会实现社会效益的前提第20页
  (三) 投融资是非公募基金会提高资金利用率的途径第20-21页
  (四) 投融资是非公募基金会作为市场参与者的要求第21页
 三、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安徽省非公募基金会投融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第22-43页
 一、安徽省非公募基金会发展及投融资现状第22-27页
  (一) 安徽省非公募基金发展现状第22-26页
  (二) 安徽省非公募基金投融资历史与现状第26-27页
 二、非公募基金会融资过程中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A大学教育基金会为例第27-31页
  (一) A大学教育基金会发展概况第27-28页
  (二) A大学教育基金会融资状况分析第28-31页
 三、非公募基金会投资过程中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第31-40页
  (一) 数据、样本及变量测量第31-33页
  (二) 数据分析与讨论第33-40页
 四、安徽非公募基金会投融资相关问题总结第40-43页
  (一) 安徽省非公募基金会融资问题分析第40-41页
  (二) 安徽省非公募基金会投资问题分析第41-43页
第四章 非公募基金会投融资机制的构建和完善第43-50页
 一、构建并完善非公募基金会的资金运作机制第43-45页
  (一) 构建和完善多元的融资机制第44页
  (二) 构建和完善合理的分配机制第44页
  (三) 构建和完善科学的决策机制第44-45页
  (四) 构建和完善良好的使用机制第45页
 二、建立并完善非公募基金会的市场信用机制第45-46页
  (一) 建立并完善监事参与机制第45-46页
  (二) 建立并完善行业自律机制第46页
  (三) 建立并完善信息公开机制第46页
 三、建立并完善专业性人才的引进和激励机制第46-47页
  (一) 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第46-47页
  (二) 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第47页
  (三) 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第47页
 四、改革完善政府对非公募基金会的引导和监管机制第47-49页
  (一) 建立非公募基金会资金运作的审计机制第48页
  (二) 建立非公募基金会市场信用的评估机制第48页
  (三) 改革政府对非公募基金会的监管机制第48页
  (四) 完善对非公募基金会监管的法律机制第48-49页
 五、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安徽省非公募基金会投融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第50-54页
 一、坚持市场在非公募基金会投融资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第50-51页
 二、强化政府对非公募基金会投融资的宏观支持第51页
 三、优化非公募基金会的内部组织结构,提高微观运行效率第51-52页
 四、实现多元化的投融资战略,形成稳定资金基础第52页
 五、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实现组织稳健发展第52-53页
 六、增强人力资本投入,培养专业性投融资人才第53-54页
第六章 研究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府职能研究--以安庆北部新城建设为例
下一篇: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