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3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2.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页 |
(三) 研究内容和主要的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一、 平行进口概述 | 第13-27页 |
(一) 平行进口的概念 | 第13-20页 |
1. 平行进口的定义 | 第13-14页 |
2. 平行进口的典型特点 | 第14-15页 |
3. 平行进口的分类 | 第15-18页 |
4. 平行进口的原因 | 第18-20页 |
(二) 平行进口的基本理论 | 第20-27页 |
1. 默示许可理论 | 第20-21页 |
2. 权利用尽理论 | 第21-26页 |
(1)权利的国内用尽原则 | 第23-24页 |
(2)权利的国际用尽原则 | 第24-26页 |
(3)权利的区域用尽原则 | 第26页 |
3. 两者的比较 | 第26-27页 |
二、 国际公约关于专利平行进口规定的分析 | 第27-32页 |
(一) 《巴黎公约》相关规定 | 第27-30页 |
1.《巴黎公约》第 4 条之二规定了有关专利独立原则 | 第27-29页 |
2.《巴黎公约》第 10 条之二规定了关于不正当竞争 | 第29-30页 |
(二) TRIPS 协议有关规定 | 第30-31页 |
(三) 结论 | 第31-32页 |
三、 典型国家、地区专利平行进口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32-38页 |
(一) 美国 | 第32-33页 |
(二) 日本 | 第33-35页 |
(三) 欧盟 | 第35-36页 |
(四) 美国、日本、欧盟法律规则的比较 | 第36-38页 |
四、 我国专利进口制度的现状与评价 | 第38-42页 |
(一) 现状 | 第38-39页 |
(二) 评价 | 第39-40页 |
(三) 我国需要进一步明确平行进口规则 | 第40-42页 |
五、 完善我国专利平行进口制度之建议 | 第42-45页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