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理论研究篇 | 第1-1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4-2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8页 |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理论创新 | 第18-20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结构 | 第20-22页 |
第2章 货币需求活动分析的理论背景之一 -- 货币需求理论 | 第22-81页 |
·传统货币数量论 | 第22-37页 |
·货币的定义、职能 | 第23-29页 |
·传统货币数量论 | 第29-37页 |
·凯恩斯学派货币需求理论 | 第37-54页 |
·Keynes的货币需求理论 | 第37-44页 |
·Keynes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 第44-54页 |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 第54-63页 |
·Friedman的持久性收入假说 | 第54-56页 |
·Friedman的货币需求函数 | 第56-63页 |
·货币需求的实证研究 | 第63-81页 |
·货币需求函数的形式 | 第63-65页 |
·货币需求函数变量的选择 | 第65-74页 |
·货币需求的其它实证研究 | 第74-81页 |
第3章 货币需求活动分析的理论背景之二--货币需求因子与金融发展关系理论 | 第81-110页 |
·金融发展的评介指标分析 | 第81-89页 |
·戈德史密斯的金融发展概念 | 第81-84页 |
·麦金农和肖的金融发展概念 | 第84-86页 |
·金融发展的评介指标 | 第86-89页 |
·金融发展与货币需求函数中的规模变量 | 第89-97页 |
·金融体系的功能 | 第89-91页 |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91-94页 |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性 | 第94-97页 |
·金融发展与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机会成本变量 | 第97-110页 |
·金融抑制与利率控制 | 第97-102页 |
·利率自由化绩效的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 | 第102-110页 |
下篇 实证分析篇 | 第110-216页 |
第4章 中国的金融发展与货币需求活动决定因子之一--经济增长(规模变量代表)之间关系的研究 | 第110-137页 |
·中国的金融发展历程 | 第110-118页 |
·金融机构的发展 | 第110-111页 |
·金融市场的发展 | 第111-114页 |
·金融资产(工具)余额的增长和结构的变化 | 第114-118页 |
·中国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 | 第118-128页 |
·指标与数据的获取 | 第118-121页 |
·实证检验结果 | 第121-123页 |
·对实证检验结果的分析 | 第123-128页 |
·结论 | 第128页 |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 | 第128-137页 |
·理论回顾 | 第128-129页 |
·数据的获取 | 第129-131页 |
·实证检验 | 第131-136页 |
·结论 | 第136-137页 |
第5章 中国的金融发展与货币需求活动决定因子之二--利率(机会成本变量代表)之间关系的研究 | 第137-157页 |
·中国的金融抑制 | 第137-149页 |
·金融抑制的概念 | 第137-138页 |
·金融抑制的指标 | 第138-146页 |
·中国金融抑制的程度 | 第146-149页 |
·中国的利率自由化 | 第149-157页 |
·真实利率与产出模型 | 第149-152页 |
·关于中国利率自由化问题 | 第152-157页 |
第6章 中国货币需求活动计量模型 -- 货币需求函数的构造 | 第157-180页 |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中规模变量与货币需求量的确定 | 第157-162页 |
·规模变量的确定 | 第157页 |
·货币存量的确定 | 第157-162页 |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中机会成本变量的确定 | 第162-166页 |
·关于通货膨胀率 | 第162-163页 |
·关于利率的确定 | 第163-165页 |
·关于汇率 | 第165-166页 |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构造 | 第166-180页 |
·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 | 第166-167页 |
·对中国货币需求函数(1985-2002)的估计 | 第167-178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178-180页 |
第7章 关于中国货币政策的有关思考 | 第180-216页 |
·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对效应的实证检验 | 第180-189页 |
·理论回顾 | 第180-182页 |
·计量理论 | 第182-183页 |
·数据检验 | 第183-187页 |
·Granger因果检验 | 第187-189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189页 |
·中国货币供应与物价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189-198页 |
·理论回顾 | 第189-191页 |
·数据的选取与检验方法 | 第191-192页 |
·估计方程的函数形式 | 第192-193页 |
·实证检验 | 第193-197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197-198页 |
·中国货币供应与产出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198-203页 |
·文献回顾 | 第198-199页 |
·数据的获取与单位根检验 | 第199-201页 |
·向量自回归(VAR,vector autoregressive)方法 | 第201-202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202-203页 |
·物价稳定前提下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 第203-216页 |
·通货膨胀目标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 第203-204页 |
·通货膨胀目标(inflation targeting,IT) | 第204-205页 |
·战后西方主要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 第205-208页 |
·Poole规则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利率或货币量 | 第208-211页 |
·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证检验 | 第211-215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215-216页 |
参考文献 | 第216-234页 |
后记 | 第2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