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土地违法行为—演变特征、诱发机理与化解机制研究
| 论文创新点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9页 |
| Abstract | 第9-15页 |
| 1 绪论 | 第15-31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7页 |
|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7页 |
|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7-29页 |
|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 第23-28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评述 | 第28-29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 ·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 2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第31-54页 |
| ·研究相关概念解析 | 第31-42页 |
| ·社会转型 | 第31-35页 |
| ·“失范”的概念及解析 | 第35-37页 |
| ·我国土地违法行为分析与影响 | 第37-38页 |
| ·土地监察 | 第38-42页 |
| ·理论基础 | 第42-51页 |
| ·失范理论 | 第42-45页 |
|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45-49页 |
| ·正当程序理论 | 第49-51页 |
| ·转型期土地违法行为解析模式 | 第51-53页 |
| ·转型期土地违法行为理论假说 | 第53-54页 |
| 3 转型期土地违法行为的演变特征 | 第54-87页 |
| ·转型期土地违法行为现状 | 第54-78页 |
| ·我国土地违法行为统计 | 第54-56页 |
| ·全国各地区土地违法调查 | 第56-71页 |
| ·不同行为主体的土地违法行为现状调查 | 第71-78页 |
| ·转型期土地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78-80页 |
| ·非法批地 | 第78页 |
| ·非法占地 | 第78页 |
| ·非法转让 | 第78-79页 |
| ·破坏耕地 | 第79页 |
| ·擅自改变土地用途 | 第79页 |
| ·闲置、荒芜土地 | 第79-80页 |
| ·转型期土地违法行为的演变特征 | 第80-86页 |
| ·转型期土地违法行为的特征 | 第80-82页 |
| ·转型期土地违法行为的演变特征 | 第82-84页 |
| ·我国社会转型期土地违法案件的演变机理 | 第84-86页 |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 4 转型期土地违法行为的诱发机理 | 第87-99页 |
| ·转型期土地违法行为的诱发机理分析框架 | 第87页 |
| ·社会转型价值观混乱造成土地违法行为因素增加 | 第87-93页 |
| ·社会转型期价值混乱的表现 | 第89-91页 |
| ·价值混乱的原因分析 | 第91-92页 |
| ·价值混乱促发了土地违法的内在动机 | 第92-93页 |
| ·社会转型通过产生规范漏洞增加了土地违法机会 | 第93-97页 |
| ·社会转型:规范解组的温床 | 第93-95页 |
| ·社会转型期规范解组的表现及原因 | 第95-96页 |
| ·规范解组:为土地违法提供了机会 | 第96-97页 |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 5 转型期土地违法行为的化解机制 | 第99-111页 |
| ·倡导土地伦理观,树立正确的土地利用价值观 | 第99-101页 |
| ·树立生态、和谐的土地利用观念 | 第99-100页 |
| ·构建道德的人地关系 | 第100-101页 |
|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等规范约束,治理土地利用行为 | 第101-110页 |
| ·土地法律制度完善 | 第101-102页 |
| ·土地执法管理体制改革 | 第102-107页 |
| ·土地执法工作机制创新 | 第107-11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 6 G省土地违法行为的实证研究 | 第111-130页 |
| ·G省土地违法行为的现状及特征 | 第111-115页 |
| ·G省土地违法行为的统计分析 | 第111-113页 |
| ·G省土地违法行为的特征 | 第113页 |
| ·G省土地违法行为的原因分析 | 第113-115页 |
| ·G省土地违法行为的驱动因素分析 | 第115-126页 |
| ·驱动因素的选择 | 第116-121页 |
| ·驱动模型的构建 | 第121-122页 |
| ·研究数据获取 | 第122-123页 |
| ·模型估计结果 | 第123-125页 |
| ·结果分析 | 第125-126页 |
| ·G省土地违法行为化解机制 | 第126-129页 |
| ·积极探索,疏导合理用地 | 第126-128页 |
| ·健全机制,防堵违法用地 | 第128页 |
| ·加大宣传,提升疏堵效果 | 第128-1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 7 总结及展望 | 第130-135页 |
| ·总结 | 第130-133页 |
| ·全文总结 | 第130-132页 |
| ·创新点 | 第132-133页 |
| ·展望 | 第133-1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5-144页 |
| 附录:调查问卷 | 第144-146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46-147页 |
| 致谢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