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道德教育论文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7-9页
绪论第9-15页
 一、 研究的缘起第9-10页
 二、 研究的现状第10-11页
 三、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四、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12-15页
第一章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第15-21页
 第一节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第15-17页
  一、 美国社会生活的整体转型第15-16页
  二、 传统道德教育弊端的暴露第16-17页
 第二节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第17-21页
  一、 达尔文的进化论与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启发第17-18页
  二、 实用主义哲学与黑格尔辩证发展观的影响第18-21页
第二章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解析第21-39页
 第一节 以培养公民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目的论第21-24页
  一、 由“关于道德的概念”到“道德概念”第21-22页
  二、 培育民主主义社会的良好公民第22-23页
  三、 评析杜威道德教育目的论第23-24页
 第二节 以实践教育为主的道德教育内容论第24-30页
  一、 教育即生活第24-25页
  二、 教育即生长第25-26页
  三、 教育即改造第26-29页
  四、 透视杜威道德教育内容论第29-30页
 第三节 人性化的道德教育方法论第30-35页
  一、 商量、讨论和探究第30-31页
  二、 理智方法的培养第31-33页
  三、 知与行的统一第33-34页
  四、 剖析杜威道德教育方法论第34-35页
 第四节 思辩的道德教育价值论第35-39页
  一、 “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第35-36页
  二、 善恶评价标准第36页
  三、 对杜威道德价值论的探究第36-39页
第三章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引发对高校德育的审视第39-47页
 第一节 高校道德教育所面临的矛盾现状第39-41页
  一、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第39-40页
  二、 知识与道德的矛盾第40页
  三、 经验与课程的矛盾第40-41页
 第二节 高校道德教育所表现的实践问题第41-47页
  一、 知与行得不到统一第42-43页
  二、 不能通过生活取材第43-44页
  三、 不能通过从做中学第44-47页
第四章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第47-61页
 第一节 回归现实:面对大学生实际需要构建“三生”德育导向第47-52页
  一、 对话生命:德育生存导向的构建第47-48页
  二、 面对社会:德育生成导向的构建第48-50页
  三、 立足生活:德育生活导向的构建第50-52页
 第二节 发展主体:注重德育过程中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第52-56页
  一、 树立双主体性的高校德育理念第52-53页
  二、 坚持育人为本,促进个性发展第53-54页
  三、 引导学生从学会生存、学会关怀到学会选择第54-56页
 第三节 走向生活:培养现代的良好公民第56-61页
  一、 通过集体生活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第56-57页
  二、 通过民主对话促进大学生反省思维的形成第57-58页
  三、 通过社区锻炼完成大学生现代公民的社会角色转换第58-61页
结语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致谢第67-69页
本人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对死亡的态度与特质焦虑、社会支持的关系及相关质性研究
下一篇:改革开放以来大学英语教育政策的话语秩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