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意见与司法判决的关系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公众意见与司法判决关系的基本理论 | 第10-20页 |
一、 公众意见的内涵和特征 | 第10-14页 |
(一) 公众意见的内涵 | 第10-11页 |
(二) 公众意见的特征 | 第11-13页 |
(三) 相近概念辨析 | 第13-14页 |
二、 有关范畴概述 | 第14-17页 |
(一) 司法民主化与司法专业化 | 第14-15页 |
(二) 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 | 第15-16页 |
(三) 大众理性与司法职业化理性 | 第16-17页 |
三、 公众意见对司法判决的影响 | 第17-20页 |
(一) 公众意见对司法判决的积极影响 | 第17-18页 |
(二) 公众意见对司法判决的消极影响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公众意见与司法判决关系的历史流变 | 第20-32页 |
一、 我国公众意见与司法判决的关系 | 第20-29页 |
(一) 古代中国公众意见与司法判决的关系 | 第20-23页 |
(二) 革命根据地时期公众意见与司法判决的关系 | 第23-24页 |
(三) 新中国成立后公众意见与司法判决的关系 | 第24-29页 |
二、 国外公众意见与司法判决的协调方式 | 第29-32页 |
(一) 英美的陪审团制度 | 第29-30页 |
(二) 德国之“参审”制度 | 第30-31页 |
(三) 日本的裁判员制度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公众意见与司法判决冲突的表现和成因分析 | 第32-38页 |
一、 公众意见与司法判决冲突的表现形式 | 第32-34页 |
(一) 公众意见与司法独立的冲突 | 第32-33页 |
(二) 公众意见认定的事实与法律事实的冲突 | 第33-34页 |
(三) 公众意见与司法裁判方式的冲突 | 第34页 |
二、 公众意见与司法判决冲突的成因分析 | 第34-38页 |
(一) 司法活动和公众意见固有属性的差异 | 第35页 |
(二) 在司法中缺少完善的公众意见的表达程序 | 第35-36页 |
(三) 监督权利与司法权力的冲突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公众意见与司法判决的平衡协调方式 | 第38-44页 |
一、 公众意见进入司法判决的基本原则 | 第38-40页 |
(一) 以保障司法独立为条件 | 第38-39页 |
(二) 以促进司法公正为基础 | 第39-40页 |
二、 公众意见进入司法判决的制度建设 | 第40-44页 |
(一) 在裁判主体方面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 | 第40-42页 |
(二) 在裁判依据方面谨慎对待公众意见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