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前言 | 第12-19页 |
·目的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玉米氮素利用效率 | 第13-14页 |
·水分对作物氮素利用的影响 | 第14-15页 |
·肥料对作物氮素利用的影响 | 第15-18页 |
·水肥互作对氮素利用的影响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4页 |
·试验材料 | 第19-20页 |
·试验设计 | 第20-21页 |
·肥料处理 | 第20页 |
·灌溉处理 | 第20-21页 |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21-23页 |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 第21页 |
·植株干物质 | 第21页 |
·叶面积 | 第21页 |
·土壤硝态氮含量 | 第21页 |
·植株和土壤 N、P、K 含量 | 第21-22页 |
·氨挥发 | 第22页 |
·硝态氮淋洗 | 第22页 |
·土壤含水量 | 第22页 |
·有关计算方法 | 第22-23页 |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23-24页 |
3 结果分析 | 第24-69页 |
·水氮互作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24-26页 |
·水氮互作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 第26-31页 |
·水氮互作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26-29页 |
·水氮互作对夏玉米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 第29-31页 |
·水氮互作对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 | 第31-33页 |
·水氮互作对夏玉米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 第33-38页 |
·水氮互作对夏玉米氮素积累的影响 | 第33-37页 |
·水氮互作对夏玉米氮素分配的影响 | 第37-38页 |
·水氮互作对夏玉米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38-43页 |
·氮肥偏生产力(PFP) | 第39-40页 |
·农学利用率(AE) | 第40-41页 |
·作物氮素回收率(RE) | 第41-42页 |
·氮素生理效率(PE) | 第42-43页 |
·夏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全氮变化 | 第43-46页 |
·水氮互作对氨挥发的影响 | 第46-53页 |
·氨挥发速率 | 第46-51页 |
·累积氨挥发量 | 第51-53页 |
·土壤水分淋洗、土壤溶液和土壤水中硝态氮(NO_3--N)含量 | 第53-60页 |
·水分淋洗损失的氮 | 第53-54页 |
·土壤溶液中硝态氮(NO_3--N)含量变化 | 第54-57页 |
·夏玉米生长季节内硝态氮淋洗 | 第57-60页 |
·水氮互作对夏玉米氮素平衡的影响 | 第60-63页 |
·水氮互作对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 | 第63-69页 |
·土壤水分含量 | 第63-66页 |
·玉米生育期耗水 | 第66页 |
·水氮互作对玉米生育期水分平衡的影响 | 第66-69页 |
4 讨论 | 第69-72页 |
·水氮互作对夏玉米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69页 |
·水氮互作对夏玉米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69-70页 |
·水氮互作对夏玉米氮素平衡的影响 | 第70-71页 |
·水氮互作对夏玉米水分平衡的影响 | 第71-72页 |
5 结论 | 第72-74页 |
·水氮互作对夏玉米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72页 |
·水氮互作对夏玉米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72页 |
·水氮互作对夏玉米氮素平衡的影响 | 第72页 |
·水氮互作对夏玉米水分平衡的影响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3页 |
附图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