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一、调解正当性的法理考察 | 第11-16页 |
| ·私权自治和当事人处分权 | 第12页 |
| ·实质正义和主观正义 | 第12-13页 |
| ·效益与效率 | 第13-15页 |
| ·秩序和和谐稳定 | 第15-16页 |
| 二、枫桥经验与调解 | 第16-22页 |
| ·枫桥经验的历史起源及演变创新 | 第16-18页 |
| ·调解在“枫桥经验”中地位和作用 | 第18页 |
| ·枫桥民间调解形成的动因 | 第18-22页 |
| ·文化的强大影响力 | 第18-20页 |
| ·出于政治需要和民众自豪心理的考量 | 第20页 |
| ·出于对权威的信仰 | 第20-21页 |
| ·对习惯法和民间法的依赖 | 第21-22页 |
| 三、枫桥民间调解的主要内容 | 第22-34页 |
| ·枫桥民间调解贯穿的主要理念 | 第22-24页 |
| ·和谐理念 | 第22-24页 |
| ·沟通协商理念 | 第24页 |
| ·枫桥民间调解贯穿的主要原则 | 第24-29页 |
| ·调解注重教化原则 | 第25-26页 |
| ·坚持政府主导和民间主导并重原则 | 第26-27页 |
| ·调解依据上坚持国家法与民间法、习惯法综合运用原则 | 第27-29页 |
| ·坚持实时创新调解工作机制原则 | 第29页 |
| ·枫桥民间调解具体的调解制度及实践 | 第29-34页 |
| ·特色的劝导与指导实践 | 第29-32页 |
| ·镇、村、社区三级联动机制 | 第32-33页 |
| ·规范调解工作的规范机制 | 第33-34页 |
| 四、枫桥民事调解的评析及对完善基层民事调解的启示 | 第34-42页 |
| ·枫桥民事调解的评析 | 第34-36页 |
| ·枫桥民事调解的特色评析 | 第34-35页 |
| ·枫桥调解的局限性评析 | 第35-36页 |
| ·枫桥民间调解对我国基层民事调解的启示 | 第36-42页 |
| ·重点培育社会自我消解纠纷的能力—走自治之路 | 第36-38页 |
| ·建立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保障纠纷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 | 第38-39页 |
| ·不断创新调解工作机制,回应民众民众纠纷解决需求 | 第39-40页 |
| ·重视文化在纠纷解决中作用,培育理性的纠纷解决观念 | 第40-41页 |
| ·民间纠纷的解决必须走群众路线、以民为本 | 第41-42页 |
| 结语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