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涉入度对消费者品牌联合评价的影响作用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2章 品牌联合相关理论 | 第21-32页 |
·品牌联合相关概念 | 第21-24页 |
·品牌联合的定义 | 第21-23页 |
·品牌联合的类型 | 第23-24页 |
·品牌联合的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信号理论 | 第25-26页 |
·概念组合理论 | 第26页 |
·同化与对比理论 | 第26-27页 |
·涉入度 | 第27-31页 |
·涉入度的定义和分类 | 第27-28页 |
·产品涉入程度理论 | 第28-29页 |
·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M)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消费者品牌联合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42页 |
·消费者品牌联合评价界定 | 第32-35页 |
·消费者品牌联合评价的定义 | 第32页 |
·态度的构成及内部一致性 | 第32-33页 |
·消费者品牌联合评价的构成 | 第33-35页 |
·消费者品牌联合评价影响因素分析与假设提出 | 第35-40页 |
·联合前合伙品牌的预先态度对品牌联合评价的影响 | 第35-36页 |
·联合匹配度对品牌联合评价的影响 | 第36-37页 |
·产品涉入度对品牌联合评价的影响 | 第37-39页 |
·不同产品涉入度下前置因素的重要性比较 | 第39-40页 |
·理论模型构建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研究设计 | 第42-50页 |
·量表设计 | 第42-44页 |
·产品涉入程度 | 第42页 |
·联合匹配度 | 第42-43页 |
·合伙品牌的预先态度 | 第43页 |
·品牌联合评价 | 第43-44页 |
·研究方法 | 第44-48页 |
·产品与品牌选择 | 第44-48页 |
·正式问卷设计 | 第48页 |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 | 第50-106页 |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操控 | 第50-57页 |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0-56页 |
·研究变量的操控 | 第56-57页 |
·测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57-77页 |
·信度分析 | 第57-62页 |
·效度分析 | 第62-77页 |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77-102页 |
·结构方程模型基本理论 | 第77-79页 |
·初始模型的拟合 | 第79-90页 |
·结构方程模型修正 | 第90-100页 |
·结构方程研究结果 | 第100-102页 |
·企业进行品牌联合策略的建议 | 第102-105页 |
·加强品牌自身建设 | 第103页 |
·选择合适的合伙品牌 | 第103-104页 |
·深入了解消费者的评价机制 | 第104-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结论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2页 |
附录 1 | 第112-116页 |
附录 2 | 第116-11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19-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作者简介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