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2页
1 综述第12-20页
   ·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第12-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第15-16页
   ·问题的提出第16-17页
   ·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意义第17-20页
     ·研究内容第17页
     ·拟采用研究方法第17-18页
     ·研究意义第18-20页
2 实施“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第20-24页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第20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0-22页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第22-23页
   ·合作学习理论第23-24页
3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第24-26页
   ·“导学互动”模式的含义第24页
   ·实施“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目标第24-25页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第25-26页
4 初中数学实施“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第26-30页
   ·初中数学新教材对实施“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第26-27页
   ·初中生生理、心理特点对实施“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第27-28页
   ·稳步提高的教师素质对实施“导学互动”模式的可行性第28-30页
5 初中数学“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第30-44页
   ·编写初中数学“导纲”应遵循的原则第30-31页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实施的具体步骤第31-36页
     ·自学导纲,自我的提前认知第31-33页
     ·合作互动,互动中的“四基”、“四能”提升第33-34页
     ·导学归纳,总结中的浓缩精华第34-35页
     ·反馈训练,实践中的巩固强化第35-36页
   ·初中数学“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教学案例第36-44页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导学提纲第36-38页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教案第38-40页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导学提纲第40-42页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教案第42-44页
6 教学实验第44-54页
   ·实验目的第44页
   ·实验材料第44页
   ·实验方法及对象第44-45页
   ·实验过程第45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45-54页
     ·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前测成绩差异分析第45-46页
     ·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后测试验差异分析第46页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第46-50页
     ·学生课堂情况分析第50-54页
7 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附录 A第58-62页
附录 B第62-66页
附录 C第66-70页
附录 D第70-72页
附录 E第72-74页
致谢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提升研究
下一篇:焦作市高中田径特长生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