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 研究综述 | 第8-9页 |
(二) 选题缘由与意义 | 第9-11页 |
一、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在湖北合作的背景 | 第11-14页 |
(一) 国共合作的背景 | 第11-12页 |
(二) 抗战初期湖北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地位 | 第12-14页 |
二、国共两党在湖北各个领域的合作 | 第14-31页 |
(一) 政治上的相互支持 | 第14-18页 |
1、合作共建战时民意机关 | 第14-15页 |
2、共同动员民众抗战 | 第15-16页 |
3、积极改革政治机构 | 第16-17页 |
4、为抗战纲领而携手努力 | 第17-18页 |
(二) 军事上的相互配合 | 第18-24页 |
1、军事战略方面的相互补充 | 第18-22页 |
2、在国防工事的修筑、军队的建设、军事人员的培养方面相互协助 | 第22-24页 |
(三) 经济上的相互影响 | 第24-27页 |
1、一致实施战时经济政策 | 第24-25页 |
2、齐努力改善人民生活 | 第25页 |
3、联合筹集抗战经费 | 第25-27页 |
(四) 文化教育上的相互促进 | 第27-31页 |
1、在实施战时教育方面达成共识 | 第27-28页 |
2、共建抗日文化统一战线 | 第28-31页 |
三、国共两党在湖北合作的特点 | 第31-39页 |
(一) 合作立足于大局 | 第31-34页 |
(二) 合作双方努力实现双赢结果 | 第34-35页 |
(三) 在合作中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 第35-37页 |
(四) 开启了国共两党在一些方面合作的先河 | 第37-39页 |
四、意义和启示 | 第39-43页 |
(一) 意义 | 第39-40页 |
1、奠定了国共共同抵御外侮的基础 | 第39-40页 |
2、对未来政治的影响 | 第40页 |
(二)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文化理念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