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1 前言 | 第12-26页 |
| ·概述 | 第12-14页 |
| ·柿资源收集、保存和开发利用进展 | 第14-16页 |
| ·柿资源收集和保存 | 第14页 |
| ·柿种质创新和利用 | 第14-16页 |
| ·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 ·形态学标记 | 第16页 |
| ·细胞学标记 | 第16-17页 |
| ·生化标记 | 第17页 |
| ·DNA分子标记 | 第17-20页 |
| ·植物抗病性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 ·物理结构特征与抗病性的关系 | 第20页 |
| ·相关酶活性与抗病性的关系 | 第20-21页 |
| ·基因差异表达在植物抗病性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 2 广西柿种质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现状 | 第26-3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6页 |
| ·广西柿种质资源概况 | 第26-31页 |
| ·广西柿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31-35页 |
| ·广西柿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 ·讨论 | 第36-37页 |
| ·小结 | 第37-39页 |
| 3 广西柿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 | 第39-6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4页 |
| ·试验材料 | 第39页 |
| ·调查和测定方法 | 第39-40页 |
| ·聚类分析方法 | 第40-42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42-4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4-62页 |
| ·生物学特征与变异 | 第44-48页 |
| ·果实内含物多样性分析 | 第48-52页 |
| ·不同柿种质资源表型聚类分析 | 第52-58页 |
| ·柿种质资源模糊综合评价 | 第58-62页 |
| ·讨论 | 第62-63页 |
| ·广西柿种质资源表型聚类分析 | 第62页 |
| ·广西柿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 | 第62页 |
| ·柿种质资源模糊综合评价 | 第62-63页 |
| ·小结 | 第63-65页 |
| 4 广西柿种质资源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65-9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5-71页 |
| ·试验材料 | 第65-68页 |
| ·方法 | 第68-7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71-89页 |
| ·不同柿种质资源的SCoT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71-77页 |
| ·不同柿种质资源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77-83页 |
| ·广西柿野生居群SCoT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83-89页 |
| ·讨论 | 第89-91页 |
| ·柿种质资源的SCoT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89页 |
| ·两种分子标记结果比较分析 | 第89-90页 |
| ·广西柿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90-91页 |
| ·小结 | 第91-92页 |
| 5 广西柿种质资源角斑病抗病性研究 | 第92-11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92-97页 |
| ·试验材料 | 第92-93页 |
| ·研究方法 | 第93-9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97-110页 |
| ·不同柿种质资源对柿角斑病的抗病性鉴定 | 第97-102页 |
| ·柿角斑病菌侵染对柿叶片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第102-106页 |
| ·柿角斑病菌侵染对柿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 ·柿种质对角斑病抗病相关基因的cDNA-SCoT差异表达分析 | 第107-110页 |
| ·讨论 | 第110-115页 |
| ·不同柿种质资源的抗病性 | 第110-111页 |
| ·不同柿种质抗病性与防御酶活性的关系 | 第111-112页 |
| ·柿种质对角斑病抗病相关基因的cDNA-SCoT差异表达分析 | 第112-115页 |
| ·小结 | 第115-116页 |
| 6 全文结论与展望 | 第116-120页 |
| ·主要结论 | 第116-117页 |
| ·广西柿种质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现状 | 第116页 |
| ·广西柿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 | 第116页 |
| ·广西柿种质资源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116-117页 |
| ·广西柿种质资源角斑病抗性研究 | 第117页 |
| ·主要创新之处 | 第117-118页 |
| ·研究材料上的创新 | 第117页 |
| ·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 第117-118页 |
| ·研究结果上的创新 | 第118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118-120页 |
| 致谢 | 第120-1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1-137页 |
| 附图 | 第137-144页 |
| 附录 | 第144-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