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建设与发展论文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质量测度与评价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研究意义第11-12页
   ·文献综述第12-17页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第13页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过程与过程状态第13-14页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结果综述第14-17页
   ·研究内容第17-18页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8-20页
     ·研究方法第18页
     ·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2章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机理与测度模型第20-39页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路径第20-28页
     ·面向服务的制造第20-23页
     ·面向制造的服务第23-27页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过程与过程状态第27-28页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摩擦与协调第28-30页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摩擦成本与路径冲击第28-29页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路径偏离与协调成本第29-30页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理论模型第30-34页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第31-32页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第32-34页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系数测度模型第34-38页
     ·融合系数测度方法确定依据第34-35页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系数测度方法第35-38页
   ·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系数测度——以30个省市为例第39-52页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测度第39-44页
     ·指标体系设定第39-40页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动态描述第40-44页
   ·制造业实际发展水平测度第44-46页
     ·指标体系设定第44页
     ·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动态描述第44-46页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系数测度第46-50页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两路径理想过程状态测度第46-48页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两条路径融合系数测度第48-49页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系数测度第49-50页
   ·小结第50-52页
第4章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质量评价——以30个省市为例第52-58页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路径与过程质量评价第52-55页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路径不协调第52-54页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空间不协调第54-55页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结果质量评价第55-57页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与地区经济发展第56页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与地区产业结构第56-57页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与地区经济发展的效能第57页
   ·小结第57-58页
第5章 结论与启示第58-61页
   ·基本结论第58页
   ·启示第58-61页
     ·宏观政策与产业发展建议第58-59页
     ·对企业战略调整与业务组合决策的启示第59-60页
     ·对企业业务空间布局的启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业市场化背景下的农民组织化体系构建研究
下一篇:玉柴润滑油公司CRM的设计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