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符号说明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 ·磁性高分子微球的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 ·淀粉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 第14-15页 |
| ·淀粉微球 | 第15页 |
| ·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备 | 第15-18页 |
| ·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15-16页 |
| ·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 | 第16页 |
| ·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备 | 第16-18页 |
| ·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应用 | 第18-20页 |
| ·在磁靶向给药方面的应用 | 第19页 |
| ·固定化酶 | 第19页 |
| ·细胞分离 | 第19-20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20页 |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木薯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22-35页 |
| ·实验部分 | 第22-25页 |
|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22-23页 |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3页 |
| ·木薯淀粉微球的制备 | 第23-24页 |
| ·反相乳液体系类型的判定 | 第24页 |
| ·木薯淀粉微球平均粒径与粒径分布的测定 | 第24页 |
| ·磁性木薯淀粉微球的制备 | 第24-25页 |
| ·磁性木薯微球中Fe_3O_4含量的测定 | 第2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5-33页 |
| ·木薯淀粉微球正交实验方案和结果 | 第25-28页 |
| ·磁性木薯淀粉微球单因素和正交实验 | 第28-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木薯淀粉微球的结构表征 | 第35-49页 |
|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35-37页 |
|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35页 |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35-36页 |
| ·生物显微镜观察磁性木薯微球 | 第36页 |
|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36页 |
| ·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36页 |
|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36页 |
|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6-37页 |
|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 第37页 |
| ·热重(TG)分析 | 第37页 |
| ·同步热分析仪(STA)分析 | 第37页 |
|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分析 | 第3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8页 |
| ·木薯淀粉微球结构表征 | 第37-41页 |
| ·磁性木薯淀粉微球结构表征及反应机理研究 | 第41-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木薯淀粉微球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49-65页 |
| ·实验部分 | 第49-50页 |
|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49页 |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49-50页 |
| ·木薯淀粉微球的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研究 | 第50-53页 |
| ·胭脂红 | 第50页 |
| ·含585 mg·L-1NaCl的胭脂红水溶液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 | 第50-51页 |
| ·胭脂红标准工作曲线的建立 | 第51页 |
| ·平衡吸附时间的确定 | 第51-52页 |
| ·等温吸附实验及吸附模型 | 第52-5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3-64页 |
| ·木薯淀粉微球吸附性能研究 | 第53-58页 |
| ·磁性木薯淀粉微球吸附性能研究 | 第58-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