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观光园游憩活动规划研究
| 致谢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快速城市化下的社会压力 | 第8-9页 |
| ·日常休闲活动类型的转变 | 第9页 |
| ·观光农业的兴起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4页 |
| ·国外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专家学者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 ·存在问题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8-21页 |
| ·旅游经济学范畴 | 第18-19页 |
| ·农业科学范畴 | 第19页 |
| ·风景园林学范畴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农业观光园游憩资源及活动分析 | 第21-39页 |
| ·相关概念解析 | 第21-23页 |
| ·游憩的定义 | 第21-22页 |
| ·游憩资源的内涵 | 第22页 |
| ·游憩活动的定义 | 第22-23页 |
| ·农业资源在游憩资源中的体现 | 第23-29页 |
| ·城市公园与农业观光园游憩资源比较 | 第23-28页 |
| ·农业游憩资源概述 | 第28页 |
| ·我国发展农业游憩资源的优势 | 第28-29页 |
| ·农业观光园游憩资源分类与内涵 | 第29-33页 |
| ·观光农业资源分类借鉴 | 第29-32页 |
| ·游憩资源的分类 | 第32-33页 |
| ·农业观光园游憩活动分析 | 第33-39页 |
| ·农业游憩资源衍生游憩活动的可能性和多样性 | 第33-36页 |
| ·游憩活动的设计原则 | 第36-37页 |
| ·农业观光园游憩活动的分类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农业观光园游憩活动规划 | 第39-67页 |
| ·游憩活动规划的内涵 | 第39页 |
| ·基本概念 | 第39页 |
| ·农业观光园游憩活动规划的内容 | 第39页 |
| ·游憩活动规划与其他层面规划的关系 | 第39-47页 |
| ·总体规划是游憩活动规划的上位规划 | 第39-46页 |
| ·产业规划是游憩活动规划的基础 | 第46-47页 |
| ·游憩活动规划与景观规划相辅相成 | 第47页 |
| ·游憩活动规划的原则 | 第47-48页 |
| ·游憩活动的导入 | 第48-54页 |
| ·游憩资源调查 | 第48-49页 |
| ·市场导向分析 | 第49-53页 |
| ·活动导入原则 | 第53页 |
| ·游憩活动编制 | 第53-54页 |
| ·游憩活动场地的布局和设计 | 第54-65页 |
| ·游憩活动场地的内涵 | 第54-56页 |
| ·游憩活动场地形式和布局 | 第56-59页 |
| ·游憩活动场地景观设计策略 | 第59-61页 |
| ·游憩活动场地景观构成要素 | 第61-65页 |
| ·游线组织 | 第65-67页 |
| ·游线组织策略 | 第65-66页 |
| ·游线分类方法 | 第66-67页 |
| 第五章 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 | 第67-87页 |
| ·案例分析 | 第67-71页 |
| ·傅家边农业科技园 | 第67-69页 |
| ·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 | 第69-71页 |
| ·项目实践—嶂山农业观光园游憩活动规划 | 第71-87页 |
| ·前期概况 | 第71-74页 |
| ·游憩活动规划原则 | 第74-75页 |
| ·游憩活动导入 | 第75-77页 |
| ·游憩活动场地布局与设计 | 第77-85页 |
| ·游线组织 | 第85-87页 |
| 结语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