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的基础 | 第11-16页 |
第一节 破产管理人制度的概述 | 第11-13页 |
一、 破产管理人的概念及历史渊源 | 第11页 |
二、 破产管理人法律地位的相关学说及其职责 | 第11-13页 |
第二节 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的内涵及法律意义 | 第13-16页 |
一、 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的内涵 | 第13页 |
二、 构建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的法律意义 | 第13-16页 |
第二章 国外关于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的相关规定 | 第16-25页 |
第一节 对破产管理人的内部监督机制 | 第16-18页 |
一、 破产管理人的注意义务 | 第16页 |
二、 破产管理人的谨慎义务和忠实义务 | 第16-18页 |
第二节 对破产管理人的外部监督 | 第18-22页 |
一、 法院的监督权 | 第18-19页 |
二、 债权人会议的监督权 | 第19-20页 |
三、 债权人委员会的监督权 | 第20页 |
四、 专门机构的监督权 | 第20-21页 |
五、 对破产管理人的监督措施 | 第21-22页 |
第三节 破产管理人的法律责任监督 | 第22-25页 |
一、 民事责任的承担 | 第22-23页 |
二、 行政责任的承担 | 第23页 |
三、 刑事责任的承担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我国管理人监督机制的规定与问题分析 | 第25-33页 |
第一节 我国管理人监督机制的相关规定 | 第25-28页 |
一、 对管理人的内部监督--勤勉尽责、忠实执行职务的义务 | 第25页 |
二、 对管理人的外部监督 | 第25-27页 |
三、 法律责任的监督 | 第27-28页 |
四、 其他形式的监督 | 第28页 |
第二节 我国管理人监督机制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28-33页 |
一、 内部监督的可适用性问题 | 第28页 |
二、 人民法院的监督权责和实施问题 | 第28-29页 |
三、 债权人会议监督权的实际兑现问题 | 第29-30页 |
四、 难以保证债权人委员会的中立性 | 第30页 |
五、 管理人法律责任的规定过于笼统的问题 | 第30-31页 |
六、 相关监督措施缺失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关于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相关法律问题的对策思考 | 第33-44页 |
第一节 细化内部监督的标准 | 第33-35页 |
一、 善良管理人注意义务标准的可行性论证 | 第33-34页 |
二、 管理人内在义务的行为规范分析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完善外部监督机制的法律分析 | 第35-39页 |
一、 人民法院监督事项的再思考 | 第36-37页 |
二、 完善债权人会议的监督权 | 第37页 |
三、 扩充债权人委员会的监督权 | 第37-38页 |
四、 设立专门行政机构的可行性分析 | 第38页 |
五、 设置担保金制度 | 第38-39页 |
第三节 管理人法律责任规定的理性论证 | 第39-44页 |
一、 管理人民事责任的具体化 | 第39-41页 |
二、 完善行政责任体系的理性论证 | 第41页 |
三、 完善刑事责任体系的理性论证 | 第41页 |
四、 免除管理人法律责任的情形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