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碳微球的简介 | 第12页 |
·CMSs的制备方法 | 第12-15页 |
·水热法 | 第13-14页 |
·化学气相沉积法 | 第14页 |
·模板法 | 第14-15页 |
·CMSs的应用 | 第15-16页 |
·细菌与抗菌 | 第16-17页 |
·抗菌剂的分类 | 第17-19页 |
·天然抗菌剂 | 第17页 |
·有机抗菌剂 | 第17-18页 |
·无机抗菌剂 | 第18-19页 |
·银系抗菌剂 | 第18-19页 |
·光触媒系抗菌剂 | 第19页 |
·抗菌剂评价内容及抗菌性能测试方法 | 第19-21页 |
·抗菌剂评价内容 | 第19-20页 |
·抗菌性能测试方法 | 第20-21页 |
·CMSs/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21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 第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8页 |
第二章 碳微球的制备及其结构的研究 | 第28-42页 |
·引言 | 第28页 |
·实验部分 | 第28-32页 |
·实验原料及试剂 | 第28-29页 |
·实验设备 | 第29页 |
·测试仪器 | 第29页 |
·CMSs的制备 | 第29-31页 |
·样品表征分析 | 第31页 |
·样品表面基团含量分析测试 | 第31-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9页 |
·反应温度对CMSs形貌的影响 | 第32-33页 |
·保温时间对CMSs形貌的影响 | 第33-35页 |
·葡萄糖的浓度对CMSs形貌的影响 | 第35-36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6-37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7-38页 |
·XPS样品分析 | 第38-39页 |
·CMSs表面基团测试 | 第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第三章 Ag/CMSs抗菌剂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 第42-58页 |
·引言 | 第42页 |
·实验部分 | 第42-48页 |
·实验原料及试剂 | 第42-43页 |
·Ag/CMSs抗菌剂制备的原料与试剂 | 第42-43页 |
·抗菌实验所需原料与试剂 | 第43页 |
·实验设备 | 第43-44页 |
·Ag/CMSs抗菌剂制备所需实验设备 | 第43-44页 |
·抗菌实验所需实验设备 | 第44页 |
·测试仪器 | 第44页 |
·Ag/CMSs抗菌剂的制备 | 第44-46页 |
·样品形貌与结构表征分析 | 第46-47页 |
·抗菌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47-48页 |
·抑菌环实验 | 第47页 |
·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 | 第47-48页 |
·缓释性能测试 | 第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5页 |
·AgNO_3溶液浓度对Ag/CMSs抗菌剂载银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pH值对Ag/CMSs抗菌剂载银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反应时间对Ag/CMSs抗菌剂载银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反应温度对Ag/CMSs抗菌剂载银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CMSs、Ag/CMSs抗菌剂的形貌结构 | 第52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2-53页 |
·XPS分析表征样品 | 第53-54页 |
·抗菌性能测试 | 第54-55页 |
·Ag/CMSs抗菌剂的抑菌环实验 | 第54-55页 |
·Ag/CMSs抗菌剂的最小抑菌浓度法(MIC) | 第55页 |
·Ag/CMSs抗菌剂的缓释性能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第四章 Ag/CMSs抗菌PET母粒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 第58-74页 |
·引言 | 第58页 |
·实验部分 | 第58-63页 |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58-59页 |
·实验材料 | 第58-59页 |
·实验试剂 | 第59页 |
·实验设备 | 第59-60页 |
·Ag/CMSs抗菌PET母粒的制备所需实验设备 | 第59-60页 |
·抗菌实验所需实验设备 | 第60页 |
·测试仪器 | 第60页 |
·抗菌母粒的制备 | 第60-61页 |
·Ag/CMSs抗菌剂表面改性 | 第60-61页 |
·Ag/CMSs抗菌PET母粒的制备 | 第61页 |
·样品测试与表征分析 | 第61-62页 |
·形貌与结构表征 | 第61页 |
·样品热性能测试—DSC测试表征 | 第61页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61-62页 |
·拉伸强度 | 第61-62页 |
·弯曲强度 | 第62页 |
·缺口冲击强度 | 第62页 |
·阻燃性能 | 第62页 |
·抗菌性能测试 | 第62-63页 |
·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 | 第62-63页 |
·震荡烧瓶法 | 第6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3-72页 |
·红外光谱表征Ag/CMSs抗菌剂 | 第63-64页 |
·Ag/CMSs抗菌剂热重分析 | 第64-65页 |
·改性Ag/CMSs抗菌剂的抗菌性能 | 第65页 |
·制备改性Ag/CMSs抗菌PET母粒的实验方案 | 第65-67页 |
·改性Ag/CMSs抗菌PET母粒形貌结构表征 | 第67-68页 |
·改性Ag/CMSs抗菌PET母粒DSC分析 | 第68-70页 |
·抗菌母粒的力学性能 | 第70-71页 |
·抗菌母粒的抗菌性能 | 第71页 |
·抗菌母粒的阻燃性能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