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7页 |
导言 | 第17-35页 |
一、 选题意义与研究目的 | 第20-22页 |
二、 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的现状及不足 | 第22-29页 |
三、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29-32页 |
四、 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 第32-33页 |
五、 理论创新与不足 | 第33-35页 |
第一章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 第35-82页 |
第一节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历史发展研究 | 第35-58页 |
一、 古代法中的惩罚性赔偿 | 第35-43页 |
二、 近代英美法上的惩罚性赔偿 | 第43-45页 |
三、 国外惩罚性赔偿的现状 | 第45-56页 |
四、 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56-58页 |
第二节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缘起与现状研究 | 第58-82页 |
一、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缘起 | 第59-60页 |
二、 国外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现状 | 第60-73页 |
三、 我国台湾地区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73-75页 |
四、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对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态度 | 第75-76页 |
五、 我国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态度 | 第76-82页 |
第二章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性质和功能研究 | 第82-99页 |
第一节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性质 | 第82-87页 |
一、 关于惩罚性赔偿制度性质的几种观点 | 第82-85页 |
二、 笔者对民事侵权损害惩罚性赔偿制度性质的认识 | 第85-86页 |
三、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性质 | 第86-87页 |
第二节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功能研究 | 第87-99页 |
一、 关于惩罚性赔偿制度功能的研究现状 | 第87-90页 |
二、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功能 | 第90-99页 |
第三章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正当性研究 | 第99-136页 |
第一节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民法学基础 | 第99-108页 |
一、 侵权法的预防作用 | 第100-102页 |
二、 知识产权的社会性 | 第102-105页 |
三、 知识产权的民法保护较难 | 第105-107页 |
四、 知识产权的公法保护不足 | 第107-108页 |
第二节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伦理学基础 | 第108-117页 |
一、 正义是法律制度的伦理基础 | 第109-111页 |
二、 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应当实现社会正义 | 第111-114页 |
三、 知识产权侵权损害惩罚性赔偿制度能够实现社会正义 | 第114-117页 |
第三节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经济学基础 | 第117-136页 |
一、 知识产权制度与资源的优化配置 | 第118-121页 |
二、 侵权损害惩罚性赔偿制度与资源优化配置 | 第121-128页 |
三、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经济特征与惩罚性赔偿 | 第128-136页 |
第四章 建立我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 第136-162页 |
第一节 我国建立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必要性研究 | 第136-144页 |
一、 我国基本国情对建立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提出了客观需求 | 第136-140页 |
二、 我国知识产权纠纷现状对建立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提出了客观需求 | 第140-144页 |
第二节 我国建立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 第144-153页 |
一、 我国已基本具备建立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45页 |
二、 我国已具有建立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相关经验 | 第145-146页 |
三、 我国已具备建立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社会需求 | 第146-148页 |
四、 我国已具备正确实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条件 | 第148-153页 |
第三节 我国建立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面临的若干诘难 | 第153-162页 |
一、 我国法律传统是否适合建立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153-155页 |
二、 惩罚性赔偿制度是否会导致对知识产权的过度保护 | 第155-157页 |
三、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是否是我国迫切需要的制度 | 第157-158页 |
四、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是否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 第158-159页 |
五、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是否会导致过度惩罚 | 第159-162页 |
第五章 我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立法设计与司法适用研究 | 第162-207页 |
第一节 我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责任的适用条件 | 第162-175页 |
一、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责任适用条件的比较法考察 | 第162-170页 |
二、 我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责任的适用条件 | 第170-175页 |
第二节 我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责任的适用范围研究 | 第175-179页 |
一、 适用于侵害所有类型知识产权的行为 | 第175-177页 |
二、 适用于故意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 | 第177-178页 |
三、 适用于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行为 | 第178-179页 |
第三节 我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赔偿额度研究 | 第179-185页 |
一、 我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额度立法例之选择 | 第179-181页 |
二、 我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与补偿性赔偿倍比关系之立法选择 | 第181-183页 |
三、 惩罚性赔偿金与法定赔偿金之关系的立法选择 | 第183-185页 |
第四节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金的司法判定研究 | 第185-197页 |
一、 知识产权补偿性赔偿的范围 | 第185-188页 |
二、 知识产权补偿性赔偿金的确定 | 第188-196页 |
三、 惩罚性赔偿金的司法判定 | 第196-197页 |
第五节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责任与相关侵权责任的司法适用研究 | 第197-207页 |
一、 惩罚性赔偿责任与停止侵害责任的关系 | 第198-203页 |
二、 关于惩罚性赔偿与赔礼道歉及消除影响的关系问题 | 第203-205页 |
三、 关于惩罚性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的关系问题 | 第205-207页 |
结束语 | 第207-209页 |
附 | 第209-210页 |
参考文献 | 第210-22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21-2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