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尔干的法社会学思想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涂尔干的法社会学思想研究概述 | 第10-18页 |
第一节 涂尔干的时代背景、学术渊源与生平 | 第10-12页 |
一、 涂尔干的时代背景与学术渊源 | 第10-11页 |
二、 涂尔干的生平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涂尔干法社会学思想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第三节 文章的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16-18页 |
一、 文章的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二、 文章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涂尔干的社会学与法律研究方法论 | 第18-27页 |
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准则 | 第18-22页 |
一、 社会事实的界定与观察准则 | 第18-20页 |
二、 社会事实的正常与反常区分 | 第20-21页 |
三、 社会学的解释准则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涂尔干、马克思与韦伯的方法论比较 | 第22-24页 |
第三节 涂尔干的法律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第三章 涂尔干社会学视野下的法理思想探析 | 第27-37页 |
第一节 社会形态与法律类型 | 第27-32页 |
一、 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 | 第27-29页 |
二、 压制型法与恢复型法 | 第29-32页 |
第二节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精神与符号 | 第32-34页 |
第三节 失范状态与法律改革 | 第34-37页 |
第四章 涂尔干的权利义务观和犯罪理论 | 第37-50页 |
第一节 权利义务观 | 第37-47页 |
一、 社会群体的普遍性义务——以杀人为例 | 第37-39页 |
二、 财产权的起源与宗教信仰 | 第39-41页 |
三、 契约权:公平契约和继承制度 | 第41-47页 |
第二节 犯罪理论 | 第47-50页 |
一、 对犯罪的独特理解 | 第47-48页 |
二、 刑罚演变的规律 | 第48-50页 |
第五章 涂尔干的职业伦理思想及对法律的伦理批判 | 第50-58页 |
第一节 商业领域的职业伦理缺失 | 第50-53页 |
第二节 法团组织与经济秩序重建 | 第53-55页 |
第三节 法律的伦理批判 | 第55-58页 |
第六章 涂尔干的法社会学思想评析 | 第58-64页 |
第一节 影响、批判与传承 | 第58-61页 |
第二节 理论的矛盾及其原因分析 | 第61-62页 |
第三节 涂尔干法社会学思想对中国的启示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70页 |
后记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