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信息产业经济(总论)论文

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竞争力分析--基于与韩、美两国的对比分析

内容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一、 选题背景第11页
  二、 研究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第12-19页
  一、 相关文献综述第12-16页
  二、 产业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第16-19页
 第三节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和思路第19-20页
  一、 主要内容第19页
  二、 研究思路第19-20页
 第四节 本文创新之处与研究难点第20-21页
  一、 创新之处第20页
  二、 研究难点与不足之处第20-21页
第二章 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第21-35页
 第一节 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现状第21-33页
  一、 互联网用户规模第21页
  二、 网络游戏用户规模、特征及市场偏好第21-25页
  三、 网络游戏市场规模第25页
  四、 网络游戏运营收入第25-26页
  五、 市场集中度第26-28页
  六、 产品结构第28-31页
  七、 盈利模式第31-32页
  八、 自主研发力量第32-33页
 第二节 我国网络游戏产业存在的问题第33-35页
  一、 主流文化不认同网络游戏,网络游戏地位不高第33页
  二、 专业人才不足,整体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第33-34页
  三、 网络游戏创新不足第34页
  四、 本土白有网络游戏品牌少,相关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第34-35页
第三章 国外网络游戏产业的经验借鉴第35-39页
 第一节 美国网络游戏产业现状分析第35-36页
  一、 网络游戏与军队建设相结合第35页
  二、 网络游戏与影视产业相结合第35-36页
  三、 网络游戏与移动终端相结合第36页
  四、 网络游戏与社交网站相结合第36页
 第二节 韩国网络游戏产业现状第36-37页
  一、 发展速度第36-37页
  二、 研发力量及出口规模第37页
  三、 市场规模第37页
 第三节 我国可借鉴的成功经验第37-39页
  一、 行业与市场需求结合第37-38页
  二、 政府与行业组织管理相结合第38页
  三、 人才培养与产权保护结合第38-39页
第四章 网络游戏产业竞争力评价第39-53页
 第一节 网络游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9-41页
  一、 网络游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原则第39页
  二、 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第39-41页
 第二节 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竞争力主成分分析第41-47页
  一、 原始数据收集第41页
  二、 求相关关系矩阵第41-43页
  三、 确定主成分个数第43-44页
  四、 因子载荷矩阵和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第44-45页
  五、 计算出竞争力综合得分第45-47页
 第三节 中韩美网络游戏产业竞争力主成份比较分析第47-53页
  一、 原始数据收集第47-48页
  二、 确定因子个数第48页
  三、 因子载荷矩阵和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第48-50页
  四、 计算出竞争力综合得分第50-53页
第五章 增强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竞争力的对策第53-59页
 第一节 政府层面的提升对策第53-54页
  一、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网络游戏市场的市场准入进行法律规范第53页
  二、 给网络游戏正名,正确认识网络游戏中的社会作用第53-54页
  三、 政府应加大对国产网络游戏研发工作的支持力度第54页
 第二节 产业层面的提升对策第54-56页
  一、 建立完善的人才体系第54-55页
  二、 实现多产业融合第55-56页
  三、 建立网络游戏产业集群第56页
 第三节 微观层面企业主体的提升对策第56-59页
  一、 提高企业创新性第56-58页
  二、 树立自律意识,提升企业责任感第58页
  三、 加强企业品牌影响力第58-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谢第63-64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益共享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研究
下一篇:主导零售商规制--基于买方势力外部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