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CCD图像畸变校正的发展 | 第10-11页 |
| ·CCD图像畸变校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与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 2 CCD图像畸变模型的研究 | 第15-22页 |
| ·CCD的成像模型在不同坐标系下的转换 | 第15-16页 |
| ·世界坐标系 | 第15页 |
| ·光心坐标系 | 第15页 |
| ·图像坐标系 | 第15页 |
| ·像素坐标系 | 第15-16页 |
| ·根据成像模型分析非线性畸变 | 第16-18页 |
| ·非线性畸变的类型 | 第18-20页 |
| ·径向畸变(Radial Disto rtion) | 第18-19页 |
| ·偏心畸变(Disinterring Distortion) | 第19页 |
| ·薄棱镜畸变(Thin-prism Distortion) | 第19-20页 |
| ·非线性畸变的综合效果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3 CCD图像畸变校正的镜头标定 | 第22-25页 |
| ·CCD图像畸变校正的镜头标定的意义 | 第22页 |
| ·CCD图像畸变校正的镜头标定的方法概述 | 第22页 |
| ·传统的CCD图像畸变校正的标定方法 | 第22-23页 |
| ·CCD图像畸变校正的自标定方法 | 第23页 |
| ·基于主动视觉的CCD镜头的标定方法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4 实验模型分析 | 第25-35页 |
| ·实验采用模型的分析 | 第25-26页 |
| ·实验中使用CCD的各项参数 | 第26-28页 |
| ·目标靶载体的设计 | 第28-30页 |
| ·同心圆模板半径的提取 | 第30-32页 |
| ·空间坐标变换 | 第32-34页 |
| ·向前映射法 | 第32页 |
| ·向后映射法 | 第32-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5 实验部分(一) | 第35-41页 |
| ·目标靶调节 | 第35页 |
| ·获取图像、数据 | 第35-36页 |
| ·修正数据 | 第36-40页 |
| ·曲线的拟合 | 第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6 实验部分(二) | 第41-49页 |
| ·调节目标靶,获取图像 | 第41-42页 |
| ·处理、修正数据 | 第42-44页 |
| ·拟合曲线 | 第44页 |
| ·像素重建,校正图像 | 第44-47页 |
| ·评估畸变校正效果 | 第47-49页 |
| 7 总结和展望 | 第49-51页 |
| ·总结 | 第49页 |
| ·展望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8页 |
| 附录 | 第5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