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 研究目的意义 | 第8-9页 |
(三) 为什么选择通过纸媒来研究空巢老人的媒介形象 | 第9-10页 |
(四) 为什么选择《中国老年报》2003-2012间的空巢老人报道作为研究样本 | 第10-11页 |
二、“老年与媒介形象”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一) 研究路径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四、创新之处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4-15页 |
(一) 创新之处 | 第14页 |
(二)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中国老年报》2003-2012空巢老人媒介形象的内容分析 | 第15-23页 |
一、样本抽取 | 第15页 |
二、类目建构 | 第15-23页 |
第三章 《中国老年报》空巢老人媒介形象变迁 | 第23-34页 |
一、简浅报道,现状描述阶段——孤独生活的老年群体(2003-2004) | 第23-25页 |
二、发现问题,消极呈现阶段——安全隐患严重的弱势群体(2005-2006) | 第25-27页 |
三、呼吁人文,提倡社服阶段——呼吁社会关爱的坚强群体(2007-2010) | 第27-30页 |
四、国家重视,政策宣传阶段——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群体(2011-2012) | 第30-34页 |
第四章 《中国老年报》空巢老人形象建构的反思 | 第34-42页 |
一、《中国老年报》空巢老人媒介形象演变的原因探析 | 第34-36页 |
(一) 媒介认知的变化 | 第34-35页 |
(二) 社会关注力度的增强 | 第35页 |
(三) 政府政策措施的改善 | 第35-36页 |
(四) 经济发展和政治因素 | 第36页 |
二、《中国老年报》在空巢老人的形象建构中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一) 关于空巢老人的消极报道较多,致使形象消极化 | 第36-37页 |
(二) 刻板印象成分严重,模糊了现实与想象的界限 | 第37-38页 |
(三) 报道地区、地域分布不均,影响媒介形象的代表性 | 第38-39页 |
(四) 信源出现缺失、体裁较为单一 | 第39页 |
三、《中国老年报》空巢老人形象建构的路径探析 | 第39-42页 |
(一) 客观设置议程,尽量摒除刻板印象的影响 | 第39-40页 |
(二) 尽量完善报道的均衡性,增强媒介形象的代表性 | 第40-41页 |
(三) 增强报道的深入性和人文性,提高报道质量 | 第41-42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