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5页 |
| 中文文摘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绪论 | 第10-26页 |
| 1 前言 | 第10-12页 |
|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 ·关于核心力量训练的概述 | 第12-13页 |
| ·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关于表面肌电图(sEMG)的概述 | 第15-19页 |
| ·国内外关于表面肌电图(sEMG)在体育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 第19-21页 |
| ·关于腰肌劳损病因及诊断的概述 | 第21-23页 |
| ·关于腰肌劳损治疗方法 | 第23页 |
| ·表面肌电在腰肌劳损中的应用 | 第23-26页 |
|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6-36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26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26-36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26-27页 |
| ·专家访谈法 | 第27页 |
| ·肌电测试法 | 第27-29页 |
| ·测试肌肉的选择 | 第27-28页 |
| ·测试肌肉时电极贴放的位置 | 第28页 |
| ·测试指标 | 第28页 |
| ·主要测试仪器 | 第28-29页 |
| ·测试动作的选择以及动作要求 | 第29页 |
| ·实验法 | 第29-35页 |
| ·实验组 | 第29-35页 |
| ·对照组八周安排 | 第35页 |
| ·数理统计法 | 第35页 |
| ·技术路线图 | 第35-36页 |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第36-44页 |
| 1 受试者基本情况 | 第36页 |
| 2 八周实验干预前各项指标测试结果 | 第36-38页 |
| ·电子背力计测试结果 | 第36-37页 |
| ·半桥动作时实验组双侧测试肌肉原始表面肌电信号的比较 | 第37页 |
| ·半桥动作时对照组双侧测试肌肉原始表面肌电信号的比较 | 第37-38页 |
| 3 八周实验干预后各项指标的测试结果 | 第38-39页 |
| ·电子背力计测试结果 | 第38页 |
| ·半桥动作时实验组双侧测试肌肉原始表面肌电信号的比较 | 第38-39页 |
| ·半桥动作时对照组双侧测试肌肉原始表面肌电信号的比较 | 第39页 |
| 4 在实验干预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测试结果对比及本组测试结果对比 | 第39-44页 |
| ·电子背力计测试结果的对比 | 第39-40页 |
| ·半桥动作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竖脊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在干预前后的对比和本组内部的对比 | 第40-44页 |
| 第三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4-52页 |
| 1. 电子背力计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4-46页 |
| 2. 表面肌电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6-49页 |
| ·表面肌电信号的AEMG、MF、MPF与腰肌劳损的关系 | 第46-47页 |
| ·肌电测试结果的分析 | 第47-49页 |
| 3. 核心力量训练对腰肌劳损影响的分析 | 第49-52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2-54页 |
| 1. 结论 | 第52页 |
| 2. 建议 | 第52-54页 |
| 附录一 半桥动作时竖脊肌原始表面肌电图 | 第54-56页 |
| 附录二 核心力量训练动作图解 | 第56-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索引 | 第67-68页 |
| 个人简历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