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序言 | 第10-11页 |
一、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的概述 | 第11-13页 |
(一)诚实信用在民事诉讼中的含义界定 | 第11-12页 |
1. 行为意义上的诚实信用和实质意义上的诚实信用 | 第11-12页 |
2. 客观诚实信用和主观诚实信用 | 第12页 |
(二)诚实信用原则进入民事诉讼法的意义 | 第12-13页 |
1. 诚实信用原则的确立有利于兼顾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 第12页 |
2. 诚实信用原则的确立有利于诉讼经济的实现 | 第12-13页 |
3. 诚实信用原则的确立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体系 | 第13页 |
二、诚实信用原则的立法体现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13-20页 |
(一)诚实信用原则进入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 第13-14页 |
1. 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 第13页 |
2. 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适用的主体范围有争议 | 第13-14页 |
(二)诉讼中权利滥用的禁止性规定 | 第14-17页 |
1.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规定对滥用权利当事人惩罚力度小,易被滥用 | 第14-15页 |
2. 恶意诉讼规制的规定适用范围狭窄 | 第15-16页 |
3. 恶意逃债规制制度没有解决“执行难”问题 | 第16页 |
4. 权利失效制度不成体系 | 第16-17页 |
(三)诉讼中“禁反言”的规定 | 第17-18页 |
1. 没有“禁反言”概念,仅存在映射“禁反言”理论的自认规则 | 第17页 |
2. 没有明确规制当事人矛盾诉讼行为 | 第17-18页 |
(四)诉讼中举证责任的规定 | 第18-20页 |
1. 举证期限适用限度不明确,司法实践标准难统一 | 第18-19页 |
2. 举证妨碍的禁止性规定在实体损失救济方面有局限性 | 第19-20页 |
三、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适用程序完善 | 第20-27页 |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诉讼机制程序完善 | 第20-24页 |
1. 完善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 | 第20页 |
2. 完善恶意诉讼、虚假诉讼规制制度 | 第20-23页 |
3. 建立体系化的失权制度 | 第23页 |
4. 建立证人保证书制度 | 第23-24页 |
(二)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救济制度程序完善 | 第24-27页 |
1. 赋予对方当事人异议权制度 | 第24-25页 |
2. 完善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诉讼行为的惩罚制度 | 第25-27页 |
结语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致谢 | 第30-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