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5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8-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二) 研究问题 | 第10-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一) 道德领导 | 第12-13页 |
(二) 校长道德领导 | 第13页 |
四、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一) 校长领导的基础——道德权威 | 第14页 |
(二) 道德领导的实现途径 | 第14-16页 |
(三) 学校发展的愿景——一所有德行的学校 | 第16-17页 |
五、文献述评 | 第17-23页 |
(一) 对校长道德领导的研究述评 | 第17-21页 |
(二) 对我国中小学校长领导的相关研究 | 第21-23页 |
六、研究设计 | 第23-25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第二章 中小学校长现行领导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25-34页 |
一、中小学校长现行领导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一) 价值导向功利化,忽视了学生受教育权利和受教育机会的平等 | 第25-26页 |
(二) 学校教育同质化,忽视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 第26-27页 |
(三) 学校文化浅表化,忽视了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人文关怀 | 第27-28页 |
二、对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4页 |
(一) 社会因素:教育的功利化和工具化 | 第28-30页 |
(二) 组织因素:科层制的学校 | 第30-32页 |
(三) 个人因素:领导者身份意识淡薄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校长道德领导的分析框架 | 第34-42页 |
一、校长道德领导的内涵分析 | 第34-36页 |
(一) 道德领导的内涵 | 第34-35页 |
(二) 校长道德领导的内涵 | 第35-36页 |
二、校长道德领导的价值分析 | 第36-42页 |
(一) 主体需求 | 第37-38页 |
(二) 客体属性 | 第38-42页 |
第四章 校长道德领导的实施模型构建 | 第42-56页 |
一、价值导向上,以校内教育公平为基础 | 第42-43页 |
二、领导实践上,以课程建设和文化建设为依托 | 第43-55页 |
(一) 文化建设:以北京市Z附小为例 | 第43-50页 |
(二) 课程建设:建立课程领导共同体,以北京市S学校为例 | 第50-55页 |
三、以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最终目标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6-59页 |
一、提高校长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校长道德权威 | 第56-57页 |
二、重视价值引领和认同,建设公正包容的学校 | 第57-58页 |
三、激励全员参与,建立柔性机制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西文文献 | 第59页 |
中文文献 | 第59-61页 |
网络资料 | 第61-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