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丁醇概述 | 第13-14页 |
| ·丁醇的结构与性质 | 第13页 |
| ·丁醇的用途 | 第13-14页 |
| ·丁醇的生产工艺及国内外生产状况 | 第14页 |
|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丁醇的研究进展 | 第14-23页 |
| ·生产菌株 | 第14-15页 |
| ·拜氏梭菌代谢途径 | 第15-17页 |
| ·丁醇的耐受性 | 第17页 |
| ·丁醇生产菌的代谢工程改造 | 第17-18页 |
| ·生物丁醇的发酵工艺 | 第18-19页 |
| ·微生物共培养发酵模式 | 第19-20页 |
| ·生物质资源的开发 | 第20-23页 |
| ·细胞固定化和纤维床生物反应器 | 第23-24页 |
| ·细胞固定化 | 第23页 |
| ·细胞固定化制备方法 | 第23页 |
| ·纤维床生物反应器 | 第23-24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4-25页 |
|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ATCC 55025)发酵特性研究 | 第26-43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6-35页 |
| ·菌种 | 第26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26-29页 |
| ·培养基 | 第29-30页 |
| ·菌种培养及发酵 | 第30-32页 |
| ·实验方法 | 第32页 |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32-3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1页 |
| ·不同 pH 值对拜氏梭菌生长及发酵产丁醇的影响 | 第35-36页 |
| ·不同稀释率对 FBB 固定化拜氏梭菌产丁醇的影响 | 第36-38页 |
| ·不同碳源(廉价底物)对游离模式下拜氏梭菌发酵产丁醇的影响 | 第38-40页 |
| ·不同碳源(廉价底物)对固定化模式下拜氏梭菌发酵产丁醇的影响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第三章 双菌共培养发酵产丁醇的研究 | 第43-54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9页 |
| ·菌种 | 第43-44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44-46页 |
| ·培养基 | 第46-47页 |
| ·菌种培养及发酵 | 第47-48页 |
|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2页 |
| ·丁酸对拜氏梭菌发酵产丁醇的影响 | 第49-50页 |
| ·游离发酵模式下共培养发酵产丁醇的研究 | 第50-51页 |
| ·固定化发酵模式下共培养发酵产丁醇的研究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四章 双菌固定化连续共培养发酵产丁醇的研究 | 第54-66页 |
| ·引言 | 第54-5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5-59页 |
| ·菌种 | 第55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55-57页 |
| ·培养基 | 第57-58页 |
| ·菌种培养及发酵 | 第58页 |
| ·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5页 |
| ·以葡萄糖为底物不同稀释率对双菌固定化连续共培养产丁醇的影响 | 第59-61页 |
| ·不同廉价底物对双菌固定化连续共培养产丁醇的影响 | 第61-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6-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附件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