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山梨醇和葡萄糖酸的理化性质以及工业应用 | 第11-12页 |
·运动发酵单胞菌利用果糖和葡萄糖生物法生产山梨醇和葡萄糖酸 | 第12-16页 |
·利用不同生物质生物法生产山梨醇和葡萄糖酸 | 第16-17页 |
·固定化方法生产山梨醇和葡萄糖酸 | 第17-18页 |
·菊粉和木薯淀粉的糖化及应用 | 第18-19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0-33页 |
·实验材料 | 第20-22页 |
·原料 | 第20页 |
·菌种和培养基 | 第20-21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1-22页 |
·分析方法 | 第22-27页 |
·细胞干重的测定方法 | 第22-23页 |
·葡萄糖果糖氧化还原酶酶活的测定方法 | 第23-26页 |
·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还原糖 | 第26页 |
·各种组分的液相测定方法 | 第26-27页 |
·Zymomonas mohilis 抬养过程 | 第27-28页 |
·菌种保藏方法 | 第27页 |
·菌种培养方法 | 第27页 |
·细胞固定化方法 | 第27-28页 |
·酶液表观动力学研究 | 第28页 |
·温度和pH对酶液酶活以及稳定性影响 | 第28页 |
·金属离子对酶液酶活的影响 | 第28页 |
·表观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28页 |
·菊粉和木薯淀粉水解过程 | 第28-29页 |
·木薯淀粉液化条件的确定 | 第29页 |
·菊粉和木薯淀粉共水解过程 | 第29页 |
·利用新鲜游离的细胞生产山梨醇和葡萄糖酸 | 第29-30页 |
·不同固含量水解液对生物催化过程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不同细胞量对生物催化过程的影响 | 第30页 |
·新鲜游离的细胞循环利用生产山梨醇和葡萄糖酸 | 第30页 |
·利用固定化细胞生产山梨醇和葡萄糖酸 | 第30-31页 |
·固定化细胞催化生产山梨醇和葡萄糖酸 | 第30页 |
·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的生物催化过程 | 第30页 |
·固定化细胞酶活损失原因的探索 | 第30-31页 |
·木薯粉水解液培养细胞 | 第31页 |
·转化率的定义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33-51页 |
·糖化酶以菊粉为底物的表观动力学研究 | 第33-36页 |
·温度和pH对酶液酶活以及稳定性影响 | 第33页 |
·金属离子对酶液酶活的影响 | 第33-35页 |
·表观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35-36页 |
·菊粉和木薯粉水解过程 | 第36-38页 |
·木薯淀粉液化条件的确定 | 第36-37页 |
·菊粉和木薯淀粉共水解过程 | 第37-38页 |
·利用新鲜游离的细胞生产山梨醇和葡萄糖酸 | 第38-43页 |
·不同固含量水解液对生物催化过程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不同细胞量对生物催化过程的影响 | 第39-40页 |
·新鲜游离的细胞循环利用生产山梨醇和葡萄糖酸 | 第40-43页 |
·利用固定化细胞生产山梨醇和葡萄糖酸 | 第43-49页 |
·固定化细胞载体的选择及改进 | 第43-44页 |
·利用固定化细胞生产山梨醇和葡萄糖酸 | 第44-45页 |
·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的生物催化过程 | 第45-47页 |
·固定化细胞酶活损失原因的探索 | 第47-49页 |
·木薯淀粉水解液培养细胞 | 第49-51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以菊粉为基质,糖化酶GA-L NEW的表现动力学研究 | 第51页 |
·菊粉和木薯淀粉的共水解过程 | 第51页 |
·新鲜细胞催化菊粉和木薯淀粉混合水解液生产山梨醇和葡萄糖酸 | 第51-52页 |
·固定化方法的应用及催化过程 | 第52页 |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