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5页 |
·前言 | 第17页 |
·超分子化学 | 第17-26页 |
·超分子化学的定义 | 第17-18页 |
·超分子化学的发展 | 第18页 |
·超分子分子包合技术 | 第18-19页 |
·包合材料 | 第19-21页 |
·包合物形成的条件 | 第21页 |
·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21-22页 |
·包合物的表征方法 | 第22-24页 |
·包合比的测定 | 第24-25页 |
·包合物热力学参数的 | 第25-26页 |
·缓蚀剂概述 | 第26-31页 |
·缓蚀剂的定义 | 第26页 |
·缓蚀剂的发展 | 第26-27页 |
·缓蚀剂的分类 | 第27-29页 |
·缓蚀剂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29-30页 |
·缓蚀剂的发展方向 | 第30-31页 |
·缓蚀剂性能评价 | 第31-33页 |
·重量法 | 第31页 |
·电化学分析法 | 第31-32页 |
·其他方法 | 第32-33页 |
·本课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课题意义 | 第33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5-43页 |
·实验器材 | 第35-36页 |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实验用品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41页 |
·HP-β-CD 的制备 | 第36-37页 |
·反应装置图 | 第37页 |
·HP-β-CD 的取代度测定 | 第37-38页 |
·ODA/HP-β-CD 超分子缓蚀剂的制备 | 第38页 |
·包合率的测定 | 第38-39页 |
·超分子缓蚀剂的包合比及包合常数的测定 | 第39页 |
·缓蚀剂的缓蚀性能研究 | 第39-41页 |
·缓蚀剂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1页 |
·测试表征方法 | 第41-43页 |
·红外测试 | 第41-42页 |
·X 射线衍射 | 第42页 |
·核磁共振 | 第42页 |
·紫外测试 | 第42页 |
·接触角测试 | 第42页 |
·自修复测试 | 第42-43页 |
第三章 HP-β-CD/ODA 超分子缓蚀剂的制备 | 第43-59页 |
·引言 | 第43-44页 |
·HP-β-CD 的鉴定 | 第44-46页 |
·红外分析 | 第44-45页 |
·XRD 衍射分析 | 第45-46页 |
·HP-β-CD 的取代度的测定 | 第46-47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6-47页 |
·HP-β-CD 与 ODA 进行匹配的理论可行性 | 第47-49页 |
·包合率的测定 | 第49-51页 |
·超速搅拌法制备超分子缓蚀剂 | 第51-54页 |
·主客体摩尔比对包合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水浴温度对包合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搅拌时间对包合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胶体磨法制备超分子缓蚀剂 | 第54-57页 |
·主客体物质的量比对包合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时间对包合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热处理温度对包合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HP-β-CD/ODA 超分子缓蚀剂物相的鉴定及结构探讨 | 第59-71页 |
·引言 | 第59页 |
·HP-β-CD/ODA 超分子缓蚀剂的鉴定 | 第59-64页 |
·核磁分析 | 第59-61页 |
·红外分析 | 第61-62页 |
·XRD 分析 | 第62-63页 |
·UV 分析 | 第63-64页 |
·相溶解度法 | 第64-66页 |
·包合比 | 第65-66页 |
·包合常数 | 第66页 |
·超分子缓蚀剂结构的探讨 | 第66-68页 |
·小结 | 第68-71页 |
第五章 超分子缓蚀剂缓蚀性能研究 | 第71-85页 |
·引言 | 第71页 |
·预膜时间的确定 | 第71-76页 |
·失重法研究超分子缓蚀剂的缓蚀性能 | 第76-79页 |
·不同浓度下缓蚀剂的缓蚀性能 | 第76-78页 |
·不同温度下缓蚀剂的缓蚀性能 | 第78-79页 |
·缓蚀剂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79-82页 |
·不同浓度的极化曲线测定结果 | 第79-80页 |
·电化学阻抗分析 | 第80-82页 |
·超分子缓蚀剂的自修复能力 | 第82-83页 |
·小结 | 第83-8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4-96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96-97页 |
附件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