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23页 |
一、 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 第9-12页 |
(一) 选题的缘起 | 第9-11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四、 研究的难点及创新点 | 第19-20页 |
五、 概念梳理及界定 | 第20-23页 |
第一部分 解放战争时期党在山东解放区民众动员的背景与基础 | 第23-46页 |
一、 民众动员的背景 | 第23-34页 |
(一) 国内背景 | 第23-27页 |
(二) 党情变化 | 第27-30页 |
(三) 国际背景 | 第30-34页 |
二、 民众动员的基础 | 第34-46页 |
(一) 组织基础 | 第34-38页 |
(二) 政治基础 | 第38-42页 |
(三) 经济基础 | 第42-46页 |
第二部分 解放战争时期党在山东解放区民众动员的历史进程 | 第46-51页 |
一、民众动员准备阶段 | 第46-47页 |
二、民众动员初步发展阶段 | 第47-49页 |
三、民众动员逐步成熟阶段 | 第49-50页 |
四、民众动员再发展阶段 | 第50-51页 |
第三部分 解放战争时期党在山东解放区民众动员方法 | 第51-79页 |
一、 以满足民众物质利益为特征而进行的物质型社会动员 | 第51-59页 |
(一) 土地改革 | 第51-54页 |
(二) 耕战结合,确保农业生产 | 第54-57页 |
(三) 抚恤制度与物质补偿相结合 | 第57-59页 |
二、 以精神宣传为内容的精神型社会动员 | 第59-70页 |
(一) 进行广泛深入的动员教育 | 第59-62页 |
(二) 在人民群众中开展诉苦运动 | 第62-64页 |
(三) 树立模范榜样,开展立功运动 | 第64-66页 |
(四) 积极建立统一战线 | 第66-68页 |
(五) 开展灵活多样的文艺活动方式 | 第68-70页 |
三、 参与型社会动员 | 第70-79页 |
(一) 积极动员人民群众参军 | 第70-73页 |
(二) 交通运输动员 | 第73-76页 |
(三) 民工队伍中党的建设 | 第76-79页 |
第四部分 对解放战争时期党在山东解放区民众动员的评价 | 第79-93页 |
一、 民众动员的地位和作用 | 第79-86页 |
(一) 民众动员的地位 | 第79-84页 |
(二) 民众动员的作用 | 第84-86页 |
二、 民众动员的历史启示 | 第86-93页 |
(一) 人民群众是党的胜利之本 | 第87-88页 |
(二) 民众动员方式应该多样化 | 第88-90页 |
(三)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 第90-93页 |
结语 | 第93-9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一、 文献部分 | 第94-95页 |
二、 著作部分 | 第95-96页 |
三、 论文部分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