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动画及其艺术性和传播理念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第一章 戏曲与动画的结合 | 第12-22页 |
(一) 戏曲艺术的发展及态势 | 第12-14页 |
(二) 动画艺术的发展趋势及现况 | 第14-16页 |
(三) 戏曲动画产生的可能性及其必然性 | 第16-19页 |
1、中国动画与戏曲的联系 | 第16-17页 |
2、戏曲动画产生的必然性 | 第17-19页 |
(四) 戏曲动画的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戏曲动画的演变形式及类型划分 | 第22-42页 |
(一) 戏曲动画形态的演变 | 第22-29页 |
1、初期的具有戏曲元素的动画电影 | 第22-23页 |
2、与传统戏曲文本相结合的戏曲故事动画 | 第23-25页 |
3、戏曲动画折子戏及戏曲动画名家名段 | 第25-26页 |
4、其他戏曲动画形态 | 第26-27页 |
5、对未来戏曲动画的畅想 | 第27-29页 |
(二) 戏曲动画的类型划分 | 第29-42页 |
1、从戏曲动画的戏曲角度出发进行分类 | 第30-33页 |
2、从戏曲动画的探索形式出发进行分类 | 第33-35页 |
3、从戏曲动画的动画本体出发进行分类 | 第35-42页 |
第三章 戏曲动画的基本特征和艺术特性 | 第42-59页 |
(一) 戏曲动画的基本特征 | 第42-46页 |
1、戏曲知识和制作技术兼备的专业性 | 第42-44页 |
2、制作和携带的便捷性 | 第44-45页 |
3、继承传统观演习惯的可视性 | 第45-46页 |
(二) 戏曲动画的艺术性 | 第46-59页 |
1、乐舞影像融合了时空的综合性 | 第47-50页 |
2、内含褒贬外现类型化的造型性 | 第50-51页 |
3、以动画的手法表现传统戏曲的程式性 | 第51-53页 |
4、写意和模拟并重的意象性 | 第53-55页 |
5、不受表现形式限制的欢娱性 | 第55-58页 |
6、强化情节和人物的写实性 | 第58-59页 |
第四章 戏曲动画媒体时代的传播理念研究 | 第59-73页 |
(一) 概述 | 第59-60页 |
(二) 戏曲动画中所展现的戏曲艺术元素 | 第60-63页 |
1、戏曲的行当通过戏曲动画进行传播 | 第60-61页 |
2、戏曲的服饰通过动画传播 | 第61-62页 |
3、戏曲的音乐通过动画进行传播 | 第62页 |
4、戏曲的程式化表演通过动画传播 | 第62-63页 |
(三) 多媒体时代的戏曲动画传播媒介 | 第63-68页 |
1、戏曲动画通过电影媒介传播 | 第63-65页 |
2、戏曲动画通过电视媒介传播 | 第65-67页 |
3、戏曲动画通过网络媒介传播 | 第67-68页 |
(四) 戏曲动画的传播特点 | 第68-70页 |
1、对媒介的附着性和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 第68-69页 |
2、突破时空限制的随意性 | 第69页 |
3、创作的自发性和多途径的参与性 | 第69-70页 |
(五) 戏曲动画受众的延展 | 第70-73页 |
1、专业受众方向的改变 | 第70-71页 |
2、非专业受众方向的改变 | 第71-73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 | 第81-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