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绪论 | 第9-16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4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4页 |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4页 |
2. 研究内容及结构框架 | 第14-15页 |
(四)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二、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一)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理论依据 | 第16-18页 |
(二)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内涵 | 第18-20页 |
(三)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 | 第20-21页 |
(四)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机制 | 第21-22页 |
三、我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现状分析 | 第22-26页 |
(一) 我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基础 | 第22-23页 |
(二) 我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机制 | 第23-24页 |
(三) 我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发展历程 | 第24-26页 |
四、宝钢集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现状分析 | 第26-37页 |
(一) 宝钢集团概况 | 第26-27页 |
(二) 宝钢集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 第27-35页 |
(三) 宝钢集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5-37页 |
五、宝钢集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机制分析 | 第37-44页 |
(一) 宝钢集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目标 | 第37-38页 |
(二) 宝钢集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机制选择 | 第38-42页 |
1. 宝钢集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阶段 | 第38-40页 |
2. 宝钢集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在机理 | 第40-42页 |
(三) 宝钢集团两化融合的效益分析 | 第42-44页 |
1. 总体效益 | 第42页 |
2. 对企业管理的支撑作用 | 第42-44页 |
六、宝钢集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启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论文图、表目录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