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杏六区萨二油组薄互层储层预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7-9页 |
| 前言 | 第9-12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 ·储层预测技术方法及实施 | 第10-11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大庆油田杏六区域地质背景 | 第12-18页 |
|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2-13页 |
| ·地理位置 | 第12页 |
| ·构造特征 | 第12-13页 |
| ·研究区沉积环境与沉积特征 | 第13页 |
| ·开发概况 | 第13-18页 |
| ·井网部署情况 | 第13-14页 |
| ·层系井网油层射孔及连通情况 | 第14-15页 |
| ·开发现状 | 第15-18页 |
| 第二章 萨二油组成因单砂体级地层格架建立 | 第18-26页 |
| ·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意义 | 第18-19页 |
| ·沉积时间单元细分原则、测井曲线优选及标准井 | 第19-20页 |
| ·萨二油组对比方法及技术 | 第20-26页 |
| 第三章 萨二油组平面沉积微相研究 | 第26-38页 |
| ·测井相模式建立 | 第26-30页 |
| ·萨二油组平面沉积微相研究及单砂体预测 | 第30-38页 |
| 第四章 地震反演 | 第38-53页 |
| ·地震反演的意义 | 第38-39页 |
| ·地震反演的主要方法和类型 | 第39-43页 |
| ·储层预测 | 第43-48页 |
| ·储层反演流程与思路 | 第43-44页 |
| ·储层反演关键环节分析 | 第44-48页 |
| ·杏六区萨二油组薄互层反演 | 第48-53页 |
| ·地震反演实现过程 | 第48-50页 |
| ·地震反演结果评价 | 第50-53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详细摘要 | 第59-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