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油田碳酸盐岩岩石物理实验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3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岩心实验数据库现状 | 第10-11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数据库技术与开发环境 | 第13-24页 |
·数据库技术概述 | 第13-14页 |
·数据库 | 第13页 |
·数据库管理系统 | 第13-14页 |
·数据库系统 | 第14页 |
·Microsoft Access 数据库 | 第14-16页 |
·Access 数据库简介 | 第14-15页 |
·Access 数据库组成 | 第15-16页 |
·ODBC 数据访问标准 | 第16-20页 |
·ODBC 概述 | 第16-18页 |
·ODBC 数据源注册 | 第18-20页 |
·开发语言和开发环境 | 第20-24页 |
·Java 跨平台开发语言 | 第20-21页 |
·Java-NetBeans 开发工具 | 第21页 |
·CIFLog 平台简介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岩石物理实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 | 第24-30页 |
·数据库需求分析 | 第24-25页 |
·数据库程序的功能需求 | 第24-25页 |
·数据库程序的性能需求 | 第25页 |
·系统总体框架与功能设计 | 第25-30页 |
·系统总体框架 | 第25-26页 |
·系统功能设计 | 第26-30页 |
第三章 岩石物理实验数据库系统的建立 | 第30-53页 |
·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 第30-31页 |
·Access 数据库表的建立 | 第31-36页 |
·数据库表的构建 | 第31-35页 |
·数据库表的关系 | 第35-36页 |
·数据库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36页 |
·自动数值匹配技术 | 第36页 |
·事件驱动绘图与数据交互同步技术 | 第36页 |
·数据库系统运行前的准备 | 第36-41页 |
·CIFLog 软件平台的安装与卸载 | 第36-39页 |
·数据库、COFT 模块插件的安装 | 第39-40页 |
·本地数据库 ODBC 连接的建立 | 第40-41页 |
·数据库模块功能操作 | 第41-45页 |
·登录数据库 | 第41-42页 |
·录入实验数据 | 第42页 |
·删除实验数据 | 第42-43页 |
·编辑实验数据 | 第43页 |
·查询实验数据 | 第43-44页 |
·快速绘图 | 第44页 |
·导出到 Excel | 第44-45页 |
·数据拟合模块功能操作 | 第45-53页 |
·打开数据 | 第46-47页 |
·绘图区操作 | 第47-49页 |
·模型优选 | 第49-50页 |
·数据窗口操作 | 第50-51页 |
·数字化 | 第51-53页 |
第四章 数据库在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求取中的应用 | 第53-59页 |
·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求取的方法 | 第53-56页 |
·经验统计法 | 第53-54页 |
·分布函数曲线法 | 第54-55页 |
·孔饱交会图法 | 第55页 |
·试油法 | 第55-56页 |
·数据库在孔隙度下限求取中的应用 | 第56-59页 |
·分布函数曲线法计算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 | 第56页 |
·孔饱关系法计算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 | 第56-58页 |
·塔里木油田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区块下限值 | 第58-59页 |
第五章 数据库在饱和度模型优选中的应用 | 第59-75页 |
·复杂岩性饱和度模型 | 第59-60页 |
·塔里木碳酸盐岩地区饱和度最优模型选取 | 第60-73页 |
·应用实例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详细摘要 | 第8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