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文献述评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本文结构安排、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5页 |
·论文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资产泡沫与金融安全相关理论综述 | 第16-24页 |
·资产泡沫的内涵 | 第16-17页 |
·金融安全的内涵、特征及相关概念 | 第17-21页 |
·金融安全内涵 | 第17-18页 |
·金融安全特征 | 第18-19页 |
·金融安全相关概念: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 | 第19-20页 |
·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与金融安全相关性 | 第20-21页 |
·资产泡沫与金融安全关系的理论分析 | 第21-23页 |
·资产泡沫通过银行信贷影响金融安全 | 第21-22页 |
·资产泡沫通过银行流动性影响金融安全 | 第22页 |
·资产泡沫通过信息不对称影响金融安全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资产泡沫对金融安全的影响机制分析 | 第24-36页 |
·微观影响机制分析 | 第24-28页 |
·借款人违约的影响机制 | 第24-25页 |
·企业和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机制 | 第25-27页 |
·心理预期的影响机制 | 第27-28页 |
·中观影响机制分析 | 第28-31页 |
·银行业短视行为的影响机制 | 第28-29页 |
·银行业风险累积的影响机制 | 第29-31页 |
·宏观影响机制分析 | 第31-34页 |
·利率政策影响机制 | 第31-32页 |
·税收政策影响机制 | 第32-33页 |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机制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我国资产泡沫和金融安全问题 | 第36-45页 |
·我国资产泡沫初步形成的现状影响金融安全 | 第36-38页 |
·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忽视影响金融安全 | 第38-40页 |
·关于货币政策是否应关注资产价格的讨论 | 第38-39页 |
·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传导机制 | 第39-40页 |
·我国目前并未将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体系 | 第40页 |
·国有银行产权和信用制度的缺陷影响金融安全 | 第40-42页 |
·国际监管与合作的缺乏影响金融安全 | 第42-44页 |
·我国参与金融安全国际合作的现状 | 第42-43页 |
·加强金融安全国际监管与合作的必要性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资产泡沫影响金融安全:日美的经验和教训 | 第45-53页 |
·日本始于上世纪80 年代的资产泡沫 | 第45-48页 |
·资产泡沫形成原因分析 | 第45-46页 |
·资产泡沫破灭对日本金融安全的影响 | 第46-47页 |
·日本加强金融安全的措施 | 第47-48页 |
·美国2007 年的资产泡沫 | 第48-51页 |
·资产泡沫形成原因分析 | 第48-49页 |
·资产泡沫破灭对美国金融安全的影响 | 第49-50页 |
·美国加强金融安全的措施 | 第50-51页 |
·日美资产泡沫影响金融安全的比较 | 第51-52页 |
·共同点 | 第51页 |
·不同点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抑制资产泡沫、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政策思路 | 第53-60页 |
·合理引导公众预期,减少非理性投机 | 第53-54页 |
·利用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传导机制,加强货币政策有效性 | 第54-55页 |
·关注资产价格,建立金融安全预警体系 | 第55-56页 |
·建立逆周期监管体系,维护金融安全 | 第56-58页 |
·加强金融安全的国际合作,构建金融安全区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