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铁矿石定价权缺失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4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背景 | 第10页 |
·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框架 | 第12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 第12-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2章 定价权研究综述和铁矿石定价机制 | 第14-18页 |
·定价权研究概述 | 第14-15页 |
·铁矿石定价机制 | 第15-18页 |
·铁矿石定价机制的定义和产生 | 第15-16页 |
·铁矿石定价机制的特点 | 第16-18页 |
第3章 国际铁矿石供需格局和理论分析 | 第18-34页 |
·供给方的寡头格局 | 第18-22页 |
·国际铁矿石的分布与产量 | 第18-21页 |
·国内铁矿石的分布与产量 | 第21-22页 |
·需求方的实力 | 第22-30页 |
·国际钢铁产业的发展及需求 | 第22-24页 |
·国内钢铁产业的发展及需求 | 第24-27页 |
·国内钢铁产业集中度 | 第27-30页 |
·国际铁矿石市场的定价过程和历年走势 | 第30-34页 |
·定价过程 | 第30-32页 |
·历年走势 | 第32-34页 |
第4章 我国国际铁矿石定价权缺失的现状及其影响 | 第34-38页 |
·我国铁矿石定价权缺失的现状 | 第34-35页 |
·铁矿石上涨对我国的影响 | 第35-38页 |
·国内钢铁企业 | 第35-37页 |
·下游相关企业 | 第37-38页 |
第5章 经济学分析 | 第38-50页 |
·供需双方的简单博弈矩阵分析 | 第38-39页 |
·完全信息博弈模型 | 第39-44页 |
·静态博弈 | 第39-42页 |
·引入时间变量的动态博弈 | 第42-44页 |
·引入不完全信息 | 第44-46页 |
·假设与变量 | 第44页 |
·构建模型 | 第44-46页 |
·模型分析 | 第46页 |
·引入双方自身可控能力 | 第46-48页 |
·假设和变量 | 第47页 |
·新的纳什合作解 | 第47页 |
·意义 | 第47-48页 |
·引入长期战略 | 第48-50页 |
·假设和变量 | 第48页 |
·构造模型 | 第48-50页 |
第6章 我国摆脱定价权缺失的对策 | 第50-53页 |
·提高自身忍耐系数 | 第50-51页 |
·瓦解供方的合谋动机 | 第50页 |
·提升自身产业集中度 | 第50页 |
·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 第50-51页 |
·信息保密 | 第51页 |
·提高自身可控能力 | 第51-52页 |
·长期战略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