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 1 引言 | 第11-22页 |
| ·立论依据 | 第11页 |
| ·膜转运和蛋白分选的重要性 | 第11-13页 |
| ·AP3D1及其Ear结构域简介 | 第13-16页 |
| ·酵母双杂交(yeast two-hybrid)技术简介 | 第16-20页 |
| ·酵母双杂交的原理和方法 | 第16-18页 |
| ·酵母双杂交技术的优点 | 第18-19页 |
| ·酵母双杂交技术的应用 | 第19-20页 |
| ·筛选随机多肽文库(random peptide library,RPL)的意义 | 第20-21页 |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7页 |
| ·实验材料 | 第22-26页 |
| ·bait质粒 | 第22-23页 |
| ·随机多肽库(random peptide library) | 第23-24页 |
| ·细胞株 | 第24-26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6页 |
| ·主要计算机分析软件 | 第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37页 |
| ·诱饵蛋白(bait)的构建 | 第26-30页 |
| ·诱饵蛋白转化酵母 | 第30-32页 |
| ·利用Bait筛选RPL | 第32-34页 |
| ·阳性克隆DNA序列的获得 | 第34-35页 |
| ·测序结果的序列分析 | 第35-37页 |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7-47页 |
| ·酵母转化及自激活验证 | 第37-41页 |
| ·获得含有bait质粒的酵母CG 1945 | 第37页 |
| ·bait质粒的自激活检测 | 第37-38页 |
| ·文库转化结果 | 第38-40页 |
| ·文库转化的转化效率 | 第40-41页 |
| ·LacZ检测鉴定阳性克隆 | 第41页 |
| ·将从阳性酵母中提取的DNA转化到E.Coli DH5α中 | 第41-42页 |
| ·PCR验证提取的DNA是AD质粒 | 第42-44页 |
| ·测序结果 | 第44-47页 |
| 4 讨论 | 第47-49页 |
| ·AP3D1的Ear结构域结合特性分析 | 第47页 |
| ·在蛋白数据库寻找AP3D1 ear结构域的潜在结合蛋白 | 第47页 |
| ·筛选的不完全性 | 第47-49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 ·结论 | 第49页 |
| ·展望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附录 | 第54-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个人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