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 ·铝毒害 | 第12-14页 |
| ·酸性土壤与铝、磷 | 第12-13页 |
| ·铝毒害对植物的影响 | 第13-14页 |
| ·植物耐铝机制 | 第14-17页 |
| ·铝诱导的有机酸的外排 | 第15页 |
| ·铝诱导的酚类化合物的分泌 | 第15页 |
| ·根际pH值 | 第15-16页 |
| ·抗铝毒与细胞壁果胶及其甲基化 | 第16页 |
| ·铝的再分配 | 第16-17页 |
| ·其他解铝毒机制 | 第17页 |
| ·MATE基因家族 | 第17-20页 |
| ·有机体中有毒化合物的外排 | 第17页 |
| ·MATE家族的功能多样性 | 第17-18页 |
| ·MATE家族的分布及结构特点 | 第18-19页 |
| ·MATE家族中的耐铝相关基因 | 第19页 |
| ·MATE柠檬酸盐转运蛋白 | 第19-20页 |
| ·紫花苜蓿耐铝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引言 | 第22-24页 |
| ·立论依据 | 第22-23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4-32页 |
| ·材料 | 第24-27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24-27页 |
| ·菌株与载体 | 第24页 |
| ·植物材料 | 第24页 |
| ·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 ·主要溶液与培养基配方 | 第25-27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7页 |
| ·方法 | 第27-32页 |
| ·紫花苜蓿遗传转化 | 第27-29页 |
| ·苜蓿种子的萌发 | 第27-28页 |
| ·苜蓿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感受态悬浮胚性愈伤的制备 | 第28页 |
| ·农杆菌侵染液的制备及紫花苜蓿的遗传转化 | 第28页 |
| ·转基因紫花苜蓿的GUS染色及PCR分子鉴定 | 第28-29页 |
| ·转基因苜蓿RNA提取及SbMATE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29-30页 |
| ·苜蓿总RNA的提取 | 第29-30页 |
| ·cDNA的合成 | 第30页 |
| ·转基因苜蓿SbMATE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30页 |
| ·转基因苜蓿有机酸提取、含量测定及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 ·转基因苜蓿铝元素含量测定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2-40页 |
| ·转基因苜蓿高表达水平植株的获得 | 第32-33页 |
| ·紫花苜蓿的遗传转化及转基因苜蓿的获得 | 第32页 |
| ·转基因苜蓿高表达水平植株的筛选 | 第32-33页 |
| ·超量表达SbMATE对苜蓿耐铝特性的影响 | 第33-40页 |
| ·转基因苜蓿植株根部铝含量的测定 | 第33-34页 |
| ·转基因苜蓿植株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 第34-40页 |
| 第五章 讨论 | 第40-44页 |
| ·AtPT1启动子介导SbMATE基因表达提高苜蓿耐铝 | 第40-41页 |
| ·SbMATE基因与铝耐受性 | 第41-42页 |
|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42-44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44-46页 |
| ·主要结论 | 第44页 |
| ·创新点 | 第44-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 致谢 | 第52-54页 |
| 附录 | 第54-58页 |
| 附录一、载体构建流程图 | 第54-56页 |
| 附录二、缩略词 | 第56-58页 |
| 附录三、硕士期间参与课题及发表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