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站房桥建合一式结构体系的桥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摘要 | 第10-12页 |
| Abstract | 第12-15页 |
| 1 绪论 | 第15-31页 |
| ·工程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5-25页 |
| ·工程背景 | 第16-19页 |
| ·本工程结构受力特点与设计要求 | 第19-23页 |
| ·本工程桥梁施工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 第23-25页 |
| ·国内外铁路站房工程施工技术研究概况 | 第25-29页 |
| ·国内外铁路站房的发展现状 | 第25-26页 |
| ·国内外铁路站房工程施工技术研究现状与评述 | 第26-29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 2 武汉站三跨刚构拱形桥施工方案研究 | 第31-59页 |
| ·武汉站三跨刚构拱形桥概况 | 第31页 |
| ·三跨刚构拱形桥施工难点分析 | 第31-34页 |
| ·形体构造复杂 | 第31-32页 |
| ·混凝土外观质量要求高 | 第32-33页 |
| ·桥梁工程体量大 | 第33页 |
| ·钢筋密集 | 第33-34页 |
| ·施工环境复杂、作业条件恶劣 | 第34页 |
| ·施工工期紧 | 第34页 |
| ·整体施工方案与分段施工方案的对比分析 | 第34-42页 |
| ·混凝土分段浇筑时的收缩变形分析 | 第36-37页 |
| ·有限元计算 | 第37-38页 |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8-42页 |
| ·三跨刚构拱形桥施工力学问题及数值分析方法 | 第42-43页 |
| ·三跨刚构拱形桥施工力学问题 | 第42页 |
| ·ANSYS单元生死技术 | 第42-43页 |
| ·施工模拟计算 | 第43-55页 |
| ·计算工况 | 第44-45页 |
| ·有限元模型 | 第45-46页 |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6-55页 |
| ·全桥混凝土收缩及裂缝监测 | 第55-58页 |
| ·全桥混凝土收缩监测 | 第55-57页 |
| ·全桥混凝土裂缝监测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3 三跨刚构拱形桥模板及支撑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 第59-96页 |
| ·三跨刚构拱形桥模板体系的设计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59-61页 |
| ·0#段模板支撑体系关键技术研究 | 第61-73页 |
| ·0#段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 第61-68页 |
| ·0#段模板面板设计要点 | 第68-69页 |
| ·0#段模板及支撑体系制作技术 | 第69-71页 |
| ·0#段模板及支撑体系安装技术 | 第71-73页 |
| ·后浇段模板体系关键技术研究 | 第73-84页 |
| ·后浇段模板体系的设计思路 | 第73页 |
| ·后浇段模板设计 | 第73-77页 |
| ·后浇段模板体系的关键技术总结 | 第77-83页 |
| ·后浇段模板体系的安装技术 | 第83-84页 |
| ·三跨刚构拱形桥模板体系的其他关键技术 | 第84-89页 |
| ·免预压技术 | 第84-86页 |
| ·分段模板变形调整技术 | 第86-87页 |
| ·脱模剂的选用 | 第87-89页 |
| ·复杂结构模板及支撑体系监控 | 第89-93页 |
| ·变形监控 | 第89-91页 |
| ·应力监控 | 第91-93页 |
| ·复杂结构模板及支撑体系的实施效果 | 第93-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 4 复杂条件下自密实饰面清水混凝土的研制与应用 | 第96-121页 |
| ·引言 | 第96页 |
| ·自密实饰面清水混凝土的工作机理及评价方法研究 | 第96-99页 |
| ·流动密实机理 | 第96-97页 |
| ·工作性评价方法 | 第97-99页 |
| ·原材料及拌合物主要性能指标的试验研究 | 第99-102页 |
| ·原材料 | 第99-100页 |
| ·拌合物主要性能指标的检验标准与方法 | 第100-102页 |
| ·自密实饰面清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第102-106页 |
| ·初次配合比试验 | 第102-104页 |
| ·配合比优化 | 第104-106页 |
| ·自密实饰面清水混凝土模拟试验 | 第106-110页 |
| ·U型箱加严试验检测 | 第106-107页 |
| ·实体模拟试验 | 第107-108页 |
| ·现场模拟浇筑试验 | 第108-110页 |
| ·自密实饰面清水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 | 第110-115页 |
|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 | 第111页 |
| ·抗裂性能研究 | 第111-112页 |
| ·收缩性能研究 | 第112-114页 |
| ·抗碳化性能研究 | 第114页 |
| ·抗冻性能研究 | 第114-115页 |
| ·自密实饰面清水混凝土在本工程中的应用 | 第115-119页 |
| ·现场浇筑 | 第115-117页 |
| ·温度监控 | 第117-118页 |
| ·实施效果 | 第118-1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 5 可泵送轻骨料混凝土的研制与应用 | 第121-142页 |
| ·引言 | 第121-122页 |
| ·可泵送轻骨料混凝土技术途径分析 | 第122-127页 |
| ·匀质性控制技术 | 第122-125页 |
| ·工作度保持技术 | 第125-127页 |
| ·可泵送轻骨料混凝土的研制 | 第127-137页 |
| ·原材料的选用 | 第127-129页 |
| ·混凝土组分对其流变性能影响的分析 | 第129-131页 |
| ·配合比设计 | 第131-137页 |
| ·可泵送轻骨料混凝土的应用 | 第137-1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0-142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42-144页 |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142-143页 |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43-1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4-150页 |
|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50-152页 |
| 后记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