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水文科学(水界物理学)论文--水文分析与计算论文

黑河上游天老池流域植被变化对降雨径流过程影响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植被变化对径流影响研究文献综述第11-31页
   ·研究意义第11-13页
     ·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危机第11-12页
     ·植被变化对水量平衡的影响第12-13页
   ·植被对径流影响研究进展第13-23页
     ·国外研究进展第13-20页
     ·国内研究进展第20-23页
   ·植被-土壤变化对径流过程的影响第23-24页
   ·水文模型在植被对径流过程影响研究中的应用第24-28页
     ·水文模型发展历程简述第24-26页
     ·水文模型在植被变化对径流影响研究中的应用第26-27页
     ·土壤数据及其分辨率对水文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第27-28页
   ·研究内容、拟解决的核心问题及文章技术路线第28-31页
     ·研究内容第28-29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29-31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实验设计第31-38页
   ·黑河流域概况第31-34页
     ·自然地理概况第31-33页
     ·人文社会概况第33页
     ·流域水资源问题第33-34页
   ·天老池流域介绍第34-35页
   ·实验布设第35-38页
     ·气象观测第35-36页
     ·土壤水分观测第36页
     ·土壤物理性质采样第36-37页
     ·径流观测第37-38页
第三章 分布式水文模型中气象数据的空间化第38-45页
   ·气象要素空间化发展历程第38-39页
   ·SWAT模型中气象要素的空间化第39-40页
     ·SWAT中气象要素空间化方法第39-40页
     ·基于Thiessen多边形方法的气温降水的空间化第40页
   ·子流域气温降水校正第40-45页
第四章 分布式水文模型中植被数据空间化第45-53页
   ·GeoEye-1数据分类第45-47页
     ·数据获取及预处理第45页
     ·分类方法介绍第45-47页
   ·分类结果及精度经验第47-48页
   ·天老池植被分布特征第48-51页
     ·植被随高程分布分析第48-50页
     ·植被随坡向分布分析第50-51页
   ·小结第51-53页
第五章 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化第53-75页
   ·不同森林植被类型下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差异性研究第53-59页
     ·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水分与土壤物理性质采样第53-56页
     ·土壤物理性质与土壤水文性质差异分析第56-59页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第59页
   ·天老池流域土壤性质野外采样第59-63页
     ·士壤性质采样方法及采样分布第59-61页
     ·土壤性质测量内容其测量方法第61-63页
   ·天老池流域土壤性质高精度数字制图研究第63-74页
     ·土壤形成因素学说概述第63页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子及其量化第63-66页
     ·土壤类型及属性空间预测模型第66-67页
     ·模型模拟结果与讨论第67-74页
   ·小结与讨论第74-75页
第六章 天老池流域降雨径流过程模拟研究第75-92页
   ·SWAT模型简介第75-77页
     ·SWAT模型第75-76页
     ·SWAT模型的基本原理第76页
     ·SWAT模型的输入输出第76-77页
   ·SWAT模型数据准备第77-84页
     ·植被数据库第77页
     ·气象数据库第77-78页
     ·土壤数据库第78-81页
     ·子流域及HRU划分第81-83页
     ·模型精度评价方法第83-84页
   ·基于SWAT的天老池流域降雨径流过程模拟第84-90页
     ·日尺度上的径流模拟方法第84页
     ·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第84-86页
     ·SWAT模型参数率定过程及其结果第86-88页
     ·模拟结果分析第88-90页
   ·小结第90-92页
第七章 不同植被情景对天老池流域降雨径流过程的影响第92-101页
   ·植被变化情景设计第92-93页
   ·不同植被变化情景下天老池流域径流变化第93-95页
   ·不同植被情景下影响流域径流的各组分的变化情况分析第95-99页
   ·情景模拟结果讨论第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01-104页
   ·主要结论第101-102页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第102-104页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102-103页
     ·未来的研究方向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7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17-119页
致谢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半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的观测与研究
下一篇:提高毛细管电泳灵敏度的新方法研究